推荐

【摄影讲评】曝光三要素,14个新手常见问题详解 第1187讲?

| 点击:

【www.fsgl168.com--推荐】

津门网推荐搜索

新手用光

镜头功能

人像修图

光圈、快门、感光度被称为曝光三要素。

一、快门

1、什么是快门?

相机曝光时间的长短,是通过快门来实现的,快门又和光圈配合使用,其用途是控制相机内部感光元件的进光量,在光线条件相同时,想要获得正确的曝光。如果光圈值设定的很小,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当光圈值设定的比较大时,就需要较短的曝光时间进行曝光。

当你设置的光圈值较小时,想要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那么就要设置较长的曝光时间,然后相机能得到足够的进光量。如果你的光圈值比较大,那就设置较短的曝光时间。

快门越快,曝光时间越短,相对来说曝光量越小。

快门 越慢,曝光时间越长,相对来说曝光量越大。

2、原理

当我们按下快门时,数码单反相机的反光板会在瞬间升起, 位于感光元件前部的快门也会开启,开启的时间遵循摄影师设定好的曝光时间。感光元件在此时接受光线和影像。

快门速度等于曝光时间,我们可以根据情况设置曝光时间。

3、快门的运用

定格运动物体的瞬间状态

来表现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

4、B档

单反相机中特别设置一档不限制曝光时间的快门速度档位,就是B档。根据拍摄需要选择B档,可以使用30s以上的任意长度曝光时间来进行拍摄。

设置方式:要把相机拍摄模式设定为M档,然后把快门速度一直减少,就能看到bulb的英文,就是B门已经打开了。

拍摄星轨可以运用B档,对星星一直记录轨迹,经过长达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曝光时间,才能完成星轨拍摄。

二、光圈(F)

1、什么是光圈?

光圈是镜头内部的一个控制光线进光量的组件。光圈开启的大小是通过一个可调整的控制器实现的,通常光圈采用多片结构,它类似人类瞳孔的结构,可以很轻松的关闭和打开。

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也越大。

光圈开启的大小和快门速度共同决定了相机内感光元件接受光线的多少,也共同决定了数码照片的曝光值。

光圈大小是决定数码单反相机曝光时进光量多少的重要因素。

2、光圈的工作原理

①取景是光圈开启至最大以使取景器明亮清晰。

②触发快门时光圈开始缩放以达到用户设定的光圈值。

③光圈继续缩放

④取景时光圈开启至最大以使取景器明亮清晰

⑤触发快门时光圈开始缩放以达到用户设定的光圈值

⑥光圈继续缩放

3、光圈大小和画质的关系?

光圈的大小除了决定照片的曝光量、控制画面的景深外还直接影响照片的成像质量。

当使用镜头的和最大和最小光圈时,照片的成像质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一般来说,镜头最大光圈的成像质量往往不甚理想,而且稍小一档的光圈在成像质最上就会提高很多。

4、大小光圈

拍摄并不是无脑的大光圈,以保证足够的进光量和虚化效果,这是根据拍摄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 。大光圈浅景深可以突出主题,是摄影师常用的表现手法。但是小光圈大景深同样有其使用价值。在需要表现环境衬托主体或者表现画面丰富的细节,例如风光摄影时,大景深小光圈才是真正的选择。

6、景深问题

当镜头聚焦于拍摄对象时,被摄体与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做景深。光圈是由镜头决定的,与相机无关。

三、感光度(ISO)

1、什么是感光度?

当感光度增加时,数码单反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锐程度也会相应的增加,简单来说就是,在光圈相同的情况下,正常曝光所需要的曝光时间将缩减一半,也就是快门速度快一档。

数码单反相机默认的感光度为ISO100,同时ISO100也是摄影师最常用的感光度设置,当感光度增加时,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锐程度也会相应增加,简单来说,在光圈相同的情况下,正常曝光所需要的曝光时间将缩减一半,也就是快门速度可以快一点。

2、感光度根据数值可以分为

感光度根据数值高低可以分为几档,ISO100以下称为低感光度,ISO100-ISO200称为中感光度,ISO400-ISO800称为高感光度,ISO1600以上称为超高感光度。

3、快门速度和感光度的关系

在光圈相同、拍摄场景相同的情况下,曝光时间(快门速度)与感光度成反比。与此相对应的是ISO感光度设置越低,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快门速度越慢。

感光度越低,快门时间就越长。

感光度设置的最大作用是控制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时的快门速度。在暗光条件、低感光度设置下的快门速度往往过慢,摄影师难以手持拍摄,因为相机的抖动会影响画面的成像质量,导致与焦点不实,画面模糊。

4、感光度——双刃剑

感光度每提高一档,快门速度也随之变快一倍,这对于无三脚架情况下的手持拍摄和需要定格运动主体瞬间形态的拍摄情况,意义重大。

提高感光度,可以提高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带来清晰的相片,但是这种操作是要付出代价的。

随着感光度的提升照片质量就会下降。早在胶片时代,感光度的提升,对于照片画面质量的影响,困扰着摄影师,那些需要在暗光条件下手持相机进行拍摄的摄影师,比如说新闻记者,在选择了高感光度胶片的同时,就意味着对成像品质的追求,随着感光度的提升,照片不仅噪点增多,同时画面的细节锐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偏差,画面层次以及画面反差。

所以我们在尽量不调整ISO的情况下就不要调整ISO。但是在暗光环境下,手持拍摄,我们应该首先保证画面的清晰。其次再来考虑高感光度带来的画质损失。

合成效果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介个就叫学习的窍门!

变亮模式:

我们看下变亮模式的合成效果,如果还记得变暗模式的合成效果的话就会发现,正好完全相反。

变亮合成模式是上层与下层互相比较亮度,谁的亮结果就要谁的,黑色最暗,所以合成后黑色不见了,白色最亮,所以合成以后白色没有变化。中间灰合成后保留一部分,因为比中灰亮的保留了,比中灰暗的显示为中灰色:

滤色模式:

滤色模式对应的是正片叠底,正片叠底是去白留黑,那么滤色正好是去黑留白,中间灰色合成后提亮图像。

所以这个混合模式名称为啥叫做滤色,因为过滤掉了黑色。

在印刷模式CMYK中,白色被认为是没有色彩,所以一般用正片叠底来去掉白色。在观看模式RGB中,黑色被认为是没有色彩,所以用滤色可以去掉黑色。

颜色减淡:

与颜色加深模式相反,黑色不发生变化,白色还是白色,因为无法再减淡。其它色彩会用降低基色对比度的方式减淡图像。

我们发现照片中比中灰亮的减淡成了白色。

线性减淡:

线性加深的相反模式。与颜色减淡类似,黑色合成后消失,白色无变化,中间色通过提升亮度的方式来减淡图像。

线性减淡效果强于滤色模式和颜色减淡模式。

浅色模式:

深色合成模式的相反效果,上下层比较后保留亮色调,所以合成后黑色消失,白色无变化,中间色相互比较,比上层亮保留,比上层暗的变为上层色调。

以上讲解为了说明问题用的都是黑白灰来举例,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复制一层,然后两个相同的层做混合模式。

上节课我曾问过一个问题,如果复制一层用变暗模式会得到什么结果,有人测试过么?

复制一层用变亮模式呢?用深色模式呢?用浅色模式呢?

有没有人能不用PS测试,直接根据我图层混合模式两节课的内容推导出正确答案?

然后在后面回复里说一下,相同图层用这四种模式都是什么结果!

我看看有多少人真正的学懂了!

有没有一个工具,可以一招搞定照片的对比度、黑场、白场、整体亮度等等曝光调整呢?

有的,那就是方便又好用的PS色阶工具。今天的教程,托马斯会在几分钟内教会大家色阶的使用要点。

1 色阶工具在哪儿

和曲线、可选颜色等调整一样,色阶有两种打开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选择要调整的图层,打开“图像-调整-色阶”面板。这样所做的调整会直接覆盖到原图层上,无法再次修改或者撤销,并不推荐

更好的方法是使用调整图层。

图层面板下方的第四个图标,包括了所有的调整图层选项。鼠标单击该图标,然后选择“色阶”,就可以新建一个色阶调整图层了。

调整图层在原图层的上方单独存在,并没有覆盖原图层数据。因此可以随时修改、删除我们的色阶调整效果,更加好用。

2 色阶工具五大滑块

色阶工具中的预设、通道、吸管等等功能几乎很难用到。大部分时间,我们只需要掌握,下图中红框包含的五大滑块。

色阶面板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直方图。

直方图反映了调整前的图像,所有像素在0到255的亮度区间的分布。(如果对直方图不太了解,请阅读文章《不懂直方图,还谈什么数码摄影》)

直方图下面有三个滑块:黑色滑块、白色滑块和中灰滑块,分别对应调整照片的最暗部分、最亮部分和整体亮度。

下面我会以这张灰度图为例,演示色阶中各个滑块的作用。

灰度图演绎了亚当斯的分区曝光理论,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纯黑,不同亮度的灰色和纯白共11个区域。

我在调整色阶工具的时候,大家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灰度图片各个亮度区域的变化。

首先是黑色滑块。黑色滑块定义了照片的黑场位置,也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有多少。

如果输出色阶不动,调整黑色滑块,黑色滑块左侧的亮度区域,都会变成纯黑色。而其他区域,则会不同程度的变暗。

下图中我把黑色滑块右移到数值显示64的位置。意味着原图亮度小于64的深灰色区域,现在都变成了纯黑色。

可以看到灰度图中,原来不同深灰的I、II、III、IV区域,现在已经变成了漆黑一块。其他灰度区域,也有所变暗。

类似的,白色滑块定义了照片中的白场位置,也就是照片中最亮的部分。

如果输出色阶不动,调整白色滑块,白色滑块右侧的亮度区域,都会变成亮度255的纯白色。其他区域,亮度则会不同比例的提高。

下图中我把白色滑块左移到数值显示165的位置。意味着原图亮度大于165的亮灰色区域,现在都变成了亮度255的纯白色。

可以看到灰度图中,原来不同亮灰的 VIII、IX、X区域,现在已经变成了纯白一片。

如果同时把黑色滑块、白色滑块往中间移动,意味着照片中的纯黑、纯白区域会大大增加,增加照片的反差对比度。

直方图中间的滑块叫中灰滑块,对应了图像中亮度值正好为128的中灰部分。

中灰滑块左侧,与黑色滑块之间,也就是照片的暗部(亮度值小于128大于0)。

中灰滑块右侧,与白色滑块之间,则是照片的亮部。

如果左移中灰滑块,可以看到亮部区域大大增加,暗部区域大大减少。

反映到照片中,可以看到整张照片更偏亮了。

如果右移中灰滑块,则是暗部区域扩大,亮部区域减少。可以看到照片整体更加偏暗了。

通过左右调整中灰滑块,我们就能改变照片的整体亮度。

直方图下面还有一个叫做“输出色阶”的工具。

顾名思义,输出色阶控制了调整后图像的亮度范围。左边一个滑块,控制了调整后照片的亮度下限,右边一个滑块,控制了输出的亮度上限。

默认的输出色阶是0到255。也就是调整后的照片,最暗的部分亮度可以是0(纯黑),最亮的部分亮度可以是255(纯白)。

如果我右移下限滑块,输出色阶的下限从0变成了111。也就意味着我调整后的照片,最暗的地方,亮度也有111。

观察灰度照片,可以看到改变输出色阶下限后,灰度图中纯黑、深灰色的区域都被提亮了。因为照片中最暗的部分,也只能达到亮度111的灰色。

如果右移输出色阶下限的同时,右移黑色滑块,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只右移黑色滑块,照片中会有更多的纯黑色,原来的I、II、III、IV都从深灰变成了一整块黑色。

但是现在还移动了输出色阶下限,导致画面中最暗的地方也要有111的亮度。因此I、II、III、IV作为照片中新的最暗区域,只能达到111的灰色亮度。

输出色阶的上限滑块,控制了调整后照片最亮的地方可以有多亮。

如果把输出色阶上限左移到88,照片中的纯白、亮灰色都会变淡,因为照片中最亮只能到88的亮度。

3 色阶的实战应用

下面我会以这次在巴基斯坦斯卡杜拍摄的一张照片为例,演示色阶工具的实战应用。

观察原图可以发现,照片整体偏亮、发灰,显得不够通透。

新建色阶调整图层。观察直方图可以看到,直方图两侧都有一些空白,照片中最亮的地方只有250的亮度,最暗的地方也是25左右亮度的灰色,因此整体对比显得不足。

首先右移黑色滑块,增加照片中的黑色区域,照片反差大大强化。

再左移白色滑块,让照片最亮的地方变成纯白色。

现在照片对比度比较充分了,但是整体还是偏亮。因此右移中灰滑块,压暗整张照片。

前面的操作大大增加了画面中的纯黑色,而纯黑的地方在沙漠中显得“特别脏”,所以我提高了输出色阶下限到7。

这样画面中最暗的地方不再是纯黑色,取而代之的是亮度为7的深灰色,从而让照片看起来比较干净。

通过色阶工具的简单调整,是不是马上照片感觉就不一样了呢?

看到色彩模式,想必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RGB与CMYK,这两种色彩模式是Photoshop中最常用的。一般我们要新建一个画布,除了选择尺寸和分辨率外,还需要选择色彩模式,选定了色彩模式也就确定你所做内容的视觉呈现方式。

而一般用于视觉呈现的载体有两种:①通过将亮光转换为色彩的显示屏;②通过油墨颜料来实现各种色彩的印刷品(如纸质、塑质、布艺等)。

这两种实现视觉呈现的载体正好对应了RGB(红、绿、蓝)色彩三原色与CMY(青、洋红、黄)颜料三基色,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实现色彩的呈现吗?

RGB模型

RGB是我们人眼所能辨识的三种电磁波的波长。如果把RGB三原色分别比作可以发射红色、绿色、蓝色的三个手电筒,那么它们三个照射处重叠的位置显现的色彩就是白色(红+绿+蓝=白,又称相加混合色),即人眼可辨认的最亮的色彩。

图 1

在Photoshop中,通过控制色度值来调整色彩的浓淡,三个原色都会赋予0~255的色值,单个原色达到255的顶峰值显现的就是其本色,色值越往下调则越暗,直到指向为0时,色彩就会直接变成黑色,在黑夜无光的环境下,人眼是无法辨认出色彩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各种色彩都必须通过光来反射到我们的眼中。

而通过调整RGB三原色叠加时的比例(即色值比例)就可以混合出我们人眼所能辨识的各种色彩。

CMYK模型

CMYK分别代表的是青色(Cyan)、洋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黑色(Black),它们形成的色彩则是由RGB三原色中两种色彩叠加出来的颜色,又称相减混合色。

【绿+蓝=青】,青+黄=白-红-蓝+绿

【红+蓝=洋红】,洋红+青=白-红-绿=蓝

【红+绿=黄】,黄+洋红=白-绿-蓝=红

(可参考图 1)

按理说既然红+绿+蓝=白,那么青+洋红+黄混合出来的也应该是白色,但由于其应用的载体多为印刷品的原因(印刷品不能显示出最纯的RGB),所以CMY涂料混合的比例越多光线就越无法反射,直至成为黑色。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tuijian/20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