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中学教师论文评选范本

| 点击:

【www.fsgl168.com--健康】

  中学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其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学教师论文评选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学教师论文评选范本篇1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在世界各国日益凸显,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复杂,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发展到新的高潮。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环境意识较薄弱、环境问题严重等基本国情,加强环境教育迫在眉睫。《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全球问题不断演化的今天,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频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逐渐给人类带来警示,环境问题若再得不到有效重视,那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很可能给予人类更大的报复。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后代和人类的持续性发展,应当积极联想到目前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和自然环境破坏对人类未来造成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危机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是一项补救性的措施,但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会产生积极意义。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1.教学理念的渗透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理念中的渗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活动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地理教学中新增加了人文环境这节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文环境和大自然的关系。人文环境的发展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在古代人们收到洪水的威胁后创造了水利工程。同样,现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会有相应的活动与之相适应,如人受到沙尘暴的侵袭后意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人类的活动永远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同样人的活动会反影响到大自然。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永久地生存下去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要去适应大自然,努力保护大自然,不能企图去改造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二是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在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就是让人们明白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有多严重,这些破坏最终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通过渗透环境教育让人们逐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立足于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阶段地理所涉及知识范围广,学科深度较浅,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比如,大气、温度、海洋、陆地、矿产资源等等,此外还包含农业、工业、城市以及交通等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可谓是对环境知识阐述的较为详尽。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发现地理教材中的环境元素,通过课前备课巧妙地将环境教育融合到课堂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章节的学习,教师应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哪些是对大气环境破坏的行为,哪些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共同探讨大气环境保护问题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欲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口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也比较多,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人口调查活动,让学生从人口调查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人口危机问题,可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综上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中同环境教育相联系的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应善于发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元素,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地利用地理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环境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

  3.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地理教师应把环境教育“渗于课内,教于课外”,重视在实践中搞好环境教育。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开展“垃圾分类排放”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垃圾是摆错位置的财富;开展“省一滴水,节一度电,珍惜一粒粮食”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鼓励学生购买绿色产品,自带购物袋,多骑自行车,支持绿色环保工业的发展,达到保护资源和净化环境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意识到环境及环境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建‘环境兴趣小组,鼓励环境小组的志愿者进行气象观测、水污染采样化验、大气质量检测等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在“地球一小时”、“国际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纪念活动,如在“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带领学生关掉学校的灯,让学生亲身实践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在“世界动物日”开展“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等专题讲座活动,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鼓励学生践行环保型的生活方式。这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向亲戚朋友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让更多的人都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形成环境保护的社会风尚,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注意使学生“感同身受”。巧用生活实例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在新课改背景下,设计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掌握整理、分析地理资料的能力,深刻体会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去。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深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将这些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且能在他们日后的生活工作中体现出来,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环境教育发展。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学教师论文评选范本

  中学教师论文评选范本篇2

  试谈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是需要学习自主进行学习的,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同,所以自主学习效果也不好。教师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要积极思考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进而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语文视野,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语文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理论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1.高中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心理基础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已经拥有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储备,认知心理也渐趋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相应的选择鉴别、思考分析、概括总结等能力;高中生的社会心理已呈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征:有较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展开自主学习的必要准备。

  2.高中生学习母语―――汉语有特殊的优势

  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先生认为,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中国人学习汉语主要依靠主体的心理体验和对语言的直觉感受。语文素养更多是依靠学生主体的“悟得”与“习得”才能真正获得,高中学生经过连续、系统、全面的学习之后,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能力。加上汉语又是母语,这就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语文,包括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高中生语文学习的途径和资源极大丰富

  自主学习要求有足够的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加大课本容量的同时,又配备了大容量的《读本》,成为课本的延伸、补充和扩展;一般高中都设有相当规模的图书馆、阅览室,并且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电脑里装着电子图书。此外,书店里还有数不胜数的各类出版物;高中学校还可以通过局域网与英特网相通,实现网上资源的共享。目前我国的高中,大多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齐备的教学资源,这些为自主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高中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构建策略

  1.正确设置自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目标直接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效率,因此,在构建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时,应当正确设置自主学习目标。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设置近期自主学习目标及具体自主学习目标。在引导学生设置自主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实际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提示,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文章资料的初步阅读,初步理解课堂学习文章,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来制定自主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的动机,提升高中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设置教学目标时,设置的自主学习目标不宜过难,应当确保设置的自主学习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如在学生完成短篇小说《祝福》时,可以设置探讨鲁迅笔下的女人形象、鲁迅笔下人物个性描写特征等自主学习目标来开展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简单、具体学习目标。通常情况下,高中语文自主目标相对宽泛,因此在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目标时,应当让学生明确完成自主学习目标的意义,让学生对自主学习目标的价值认识更加清楚,提高学生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效率。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力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提倡学生自学与自悟,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语文教师平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化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另外,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气在学习中焕发出来。

  3.课内外强化训练

  语文教师要将课内的趣味导读与课外的拓展视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每人赏析一首古诗词”“每周一篇日记”“读书笔记”等训练,为学生累积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即兴演讲、习作展评、读书交流会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高中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融合了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等基础学科知识,这些课内外活动适应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拓展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了熏陶。

  4.完满人性的价值选择

  人是教育的目的,这是教育的本质。如果把人的价值定位于工具与手段,那么人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只有从人出发讨论教育问题才有价值。对学生来说,完满的人性意味着学习的自主性,即培养学生的各种生活、学习能力以及各种品质。

  培养学习的自主性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真理的呈现者转变为思考的激发者、意见的交换者。教师只有真正放权并赋权于学生,才能完成角色的转变并真正体现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学生的培养必须基于人的发展与追求,必须基于个体的成长,分数与成绩不应当是唯一追求,也不是学生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jiankang/23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