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

| 点击:

【www.fsgl168.com--健康】

  在当今社会,就我国的中学教育而言,德育是关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篇1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本文就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进行了研究探讨。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科学化的基本条件,是完成德育任务、完成德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中学德育主要采用的是系统道德知识灌输、行为规范训练、教育者人格示范和生活中榜样典型的诱引、集体的影响以及奖惩措施强化等方法。

  关键词:中学;德育;创新

  一、目前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也使传统的德育工作暴露出了存在的问题。

  1.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在无形中引发了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影响。这种影响造成了:一是学生的政治意识淡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加大了学校德育的难度;二是学生价值观念变化较快,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面临多种价值观的选择,反映在部分学生身上即集体意识不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很多学生不是把对社会的贡献作为人生的主要价值,而是比家长职务的高低、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差,认为有钱、有地位就有价值,金钱至上也成为一些中学生的人生信条。如此种种,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落后的甚至腐朽的价值观将会侵蚀中学生的心灵,影响中学德育的效果。

  2.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l)德育内容陈旧或要求过高。长期以来,中学德育工作内容中存在着多年一贯制,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发展的现象,有的内容是沿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令学生信服;有的则要求过高,如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确实很新,也很重要,但如不贴近生活实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接受是很难的。

  (2)德育方法单一。在大学人学不能取消以分数为标准的条件下,学校为了照顾语、数、英等科目,德育课的时间有限,不能走向社会,而只能在课堂里完成,故方法单一、效果不佳。

  (3)德育考核标准存在问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不能以数字化的标准来衡量的,相应的学校的德育也不能像其他文化课那样凭一张考卷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但目前中学重课堂考试分数轻完整的日常思想和行为的评价、重定性轻定量、重静态轻动态评定、重教师评定轻学生自我评定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强化的德育工作目标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年龄差距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差别也很大,因此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阶段确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目标并为之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

  1―2年级阶段:根据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的特点,确定德育目标为: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为基础,逐步教给生活常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班级、初步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

  3―4年级阶段:以进行必要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继续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帮助他们能自觉地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

  5―6年级阶段: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判断是非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7―9年级阶段: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同时加强青春期教育和良好意志品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德育教育的创新方法

  首先,要适应当代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不喜欢教师仍把他们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来对待。因此,在进行德育时,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水平及生理发展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德育方法。

  其次,要适应中学生个性心理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他们不盲目听信权威,厌恶别人(包括教师)对他们指手划脚,愿意自己思考和探求问题的答案。作为教育者,在德育中应该注意避免以“先知者”、“长者”的角色去命令他们,而应把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

  第三,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产生发展于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同时,又是进行自我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充分挖掘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在潜力,通过一系列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锻炼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要注意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构成要素。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和意起调节控制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动个体思想品德的不断发展。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但往往“知情脱离”、“知行不一”。因此,德育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弥补其薄弱环节,使知、情、意、行四者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

  第五,强化隐性教育。隐性教育避免显性的灌输,避免空洞的说教,通过启发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受教育者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学校德育中应强化隐性教育这一途径。

  总之,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从细节抓起,小处落实,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显著德育成效,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位、信得过的品牌学校。

  参考文献:

  [1]庞冬越.完善现行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大学时代.2006(08)

  [2]王世录.中学德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甘肃教育.2005(09)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

  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篇2

  浅谈中学生的家庭德育教育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是人们对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动评价。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大环境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然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我们每个家庭共同参与。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意义

  传统教育认为,人的道德感是抵御邪恶的第一道防线。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育认为,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及学生家长的首要任务。现在,德育工作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到“教育”,多数人会立刻想到学校。其实,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专门针对一个孩子付出人们所想象的教育,他们只能按照同一个规则去面对很多的学生,行使自己的教育职责。只有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真正教育者,并且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因此家庭教育是当今每一个家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教育体系中,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的家庭虽然也进行了很多说教,但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

  二、目前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内容片面空洞

  由于许多家长是初中或小学水平,学历较低,又很少看书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要么一味要求学生“学好人,做好人”,然而“好人”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使孩子不知从何做起。要么只强调德育的某一个方面,不能使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德育健全的人。

  (二)德育教育的方式是以家长制管制学生

  家庭主要成员,特别是父亲,以家长自居,动辄批评孩子,不让孩子干这,不让孩子干那。把孩子仅仅看作是被管的对象,把德育教育看作是管制孩子,不让孩子出事。孩子若出了一个小问题,就横加指责,甚至破口大骂,动手打之,用脚踢之。

  (三)不信任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并已讲清了真相,家长还要让孩子讲得更严重些,孩子思想品质方面有了进步,家长则表现出怀疑。有时为了避免出事,家长又表现为能包办代替的则尽量包办代替。

  (四)不能以身作则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往往做不到,并连连犯错误,反面的“身”教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如家长酗酒,打麻将,好逸恶劳,行为不规,不讲礼貌,不注意公共卫生,甚至小偷小摸,违法犯罪等。

  三、家庭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家长要经常通过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鼓励孩子多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时,较为重视和关心自身的合法利益。为此,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教育孩子要关心社会,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勇敢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想法,形成独立的人格。

  (四)助人为乐

  家长要教育孩子把帮助他人当作应该做的事,为帮助他人感到自豪,实实在在地去做,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也不能把做好事当成一种负担。

  (五)艰苦朴素

  家长要通过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表现,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教育。有的家庭经济收入较高,生活比较富裕,孩子消费也追求高档次,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优越感,玩物丧志。这就更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勤俭、朴素教育,让他们节俭些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同学,多做好事。

  (六)尊老爱幼

  家长要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及师长,关心和爱护别人,不但在家里这样,在社会上及邻里间也要这样。

  四、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

  (一)身教重于言教

  调查显示,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占70%,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为给孩子一个榜样,且始终贯穿在细微之中。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家长的身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尤为重要。

  (二)经常同孩子交流

  在平时生活中,家长给予孩子最大最多的财富,是感情交流和推心置腹的谈话。只有做孩子的朋友,孩子才能毫无保留地亮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家长也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孩子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三)尊重孩子

  把孩子当作接受教育的主体,家长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自尊、自强的人格。尊重孩子的人格,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方法的核心,而其方法方式则是平等交流。

  (四)以理服人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也已较宽,知道的道理也已较多,遇事不讲道理,或不把道理讲透讲深,用粗暴强制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五)以鼓励为主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些进步,那怕是一些微小的进步,家长要善于发现;恰到好处地指出孩子的成绩,及时给与表扬。只要家长的态度诚恳,孩子就会受到鼓励,这样,当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时,孩子也会接受批评,并及时改正。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运用伦理道德准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培养孩子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在这些工作中,家长一定对孩子持有尊重和信任的态度。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jiankang/23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