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陶泥文明||第一章 人类文明肈始:陶泥时代 第一节 陶钧伊始

| 点击:

【www.fsgl168.com--历史】

原创文章,转载需显要位置声明

第一章 人类文明肈始:陶泥时代

第一节 陶钧伊始

大约10000年前,地球终于走出长达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大冰期,进入了一个地质历史的转换期。这种转换过程漫长,如茧中抽丝般舒缓,逐渐变化,而且总有反复,不断出现小的冰期,冷热不均,但大的趋势是固定的,地球告别天寒地冻的时代,变得更加温暖,宜于人类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晚冰期(Post-glaciation),也称之为全新世(Holocene)。

地球的历史时代也就象它的四季变化一样,是不断变化的。第四冰期之前的第三冰期时代相当温暖,而第四冰期时代持续的三百万年间,相当于一年中严寒的冬天,冰封雪飘,没有生机。到了全新世,气候再次转暖,恰象那暖风拂面的春天降临,巨大的冰川开始消融,履盖大地的冰盖退缩,世界各地气候逐次变暖,变得温润多雨,原来遍布各地是一些寒带植物,是耐寒的地衣苔藓,现在则向极地与北方退缩,温带与亚热带的植物群分布广泛,茂密的树林遍布大地。

冰山消溶之后,陆地河流水量增加,江河水注入海洋,使海水增多起来。沧海桑田,变化极大,陆地大板块也随之推移动物。在辽阔的海面上,一种奇特的风形成了,每到一定的季节,温暖湿润的风就会取代干燥寒冷的风,这种气候又影响了大陆的变迁。喜马拉雅山系高耸在亚洲,使北方的季风不能越过高山,北坡寒冷干燥,而印度洋的暖风则使得印度半岛温润多雨。全世界气候明显变暖,澳洲四周全都成为了大海,它的气候当然最先变得温暖,然后是地球上最高的并且仍然在成长的青藏高原,再到加勒比海、中国长江黄河流域,西亚与南亚地区、欧洲和美洲,最后则直到7000年前,冰天雪地的北美阿拉斯加等地也逐渐变暖,地球历史的春天到来了。

原本在高寒地区生活的动物逐渐被新的物种所取代,曾经统治地球的巨型动物恐龙灭绝,新的植物群繁茂地布满大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影响,人类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走出,开始了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农作物,驯养动物,中国考古学家夏鼐断言:人类文明时代由此开始,这就是农业文明,这种文明的贡献在通过农业与畜牧业的发明,控制了食物的生产。在此之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是采集与渔猎活动为主,基本上是依靠自然的资源,是真正的“靠天吃饭”。有了农业与畜牧业,彻底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性质,人类创造了改造了自然,生产了自然中所没有的农作物,这就是文明社会的意义。这个文明由于与考古学的新石器时代相符合,所以称为新石器革命(Neolithic Revolution)1

最早的农业文明中心是在亚洲,特别是东亚与西亚,中国与两河流域成为了农业中心,野生的谷物与水稻被培育成了农作物,它们颗粒饱满,产量高,与昔日野生的谷物完全不同,人类的信心更加充足。农业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开端,这是一个充满着伟大发明的时代,创造出了无数自然界中前所未有的事物,而且世界各大文明的创造各具特色,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世界各民族的发明中,有一种最为重要发明几乎是各个文明全都具有的,并且给人类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最大便利的创造,这就是陶泥器具。

(叙利亚6000年前地母神陶塑)

从中石器时代后期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试制烧陶。这种工作几乎在是世界各地全面展开的,黏土和各种土泥被用于烧制,成为砖瓦泥灰的建筑、制造各种生产与生活陶泥器具,并且创造出陶文与泥板文字,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使得蒙昧与野蛮的社会远离我们,这种新的时代我们称之为“陶泥文明”。陶泥时代的上限可以达到中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的初期,至少在15000年前,发展时期是10000年到5000年前,直到冶金技术(主要是青铜器与铁器)普及,陶泥时代都居于主流。特别是轮制陶器即陶钧的发明,使陶器生产普及,大约从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陶器生产的鼎盛时代。经过一段时期的陶器与青铜器和铁器并用之后,陶泥器具的中心地位才被金属所取代,陶泥时代才宣告结束,但这仅仅表明,陶泥器在生产工具领域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的主导地位被金属所取代,并不意味着陶泥器具的不再应用,相反,陶泥器仍然是最重要的生活用具类型之一,由于青铜器与铁器造价高昂,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依然大量使用陶器与瓷器,中东地区通行泥板书写,虽然埃及人早就创造出了纸草纸,但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仍然普遍使用泥板文书,直到纸的生产普及之后,泥板文书的地位才被取代。

时至今日,陶器不但在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而且在工农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不可或缺,在高科技今天甚至被科学家们用于太空飞行,高温陶瓷被用在航天飞机上取代金属,成为最佳的材料。

历史与考古学家们习惯于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这是根据丹麦考古学家的理论,这种理论虽然普遍被采用,但是正如广大学者所指出,这种划分有一定缺陷,如历史时代划分重复、没有理性认知的特点、只重视生产忽略人类生活实际等。我们认为,这种划分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忽略了陶器时代的存在,使人类文明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具有实质性进步的时代,这个时代之不可缺少,表现于它对人类文明程度提高的历史贡献,陶泥时代与农业生产和文字发明有密切关系,这两者都是文明最重要的因素,当代西方理论界流行的所谓“农业扩展理论”其实就是对传统理论的一种反叛。从各个方面而言,陶器发明的意义与石器工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文明”一词的本义而言,陶器意义益发重要,“文明”的本义是发明上自然中所没有的、上帝所不曾赐予的事物,陶器与石器相比,石器是利用了天然材料石头来制成的工具,陶器则是人类首创的材料与工具,大自然只给了人类土壤,人类用火烧结黏土,自己创造出了陶器与泥器,生产了各种类型的陶器,故此陶泥文明是人类真正的文明之始,应当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我们将公元前4000年前后的中国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美索不达米亚的哈拉夫、欧贝德文化作为启始,至公元前2000年前的夏商周文化与几乎同期的古代巴比伦青铜文化之前,称为人类文明的陶泥时代,作为人类文明社会的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不可取代的阶段,上接新石器,下承青铜时代,应当是完全合理的。当然正如人类社会任何历史时代划分一样,这不是一个绝对统一的时间标准,例如澳洲没有陶器文明的发现,而美洲文明也不相同,玛雅文化的陶器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出现,印加人的纳斯卡文化则在公元前300年前后创造出绚丽的彩陶器。美洲的金属冶炼虽然起步相当早,安第斯山的丰富资源使得印加人早就可以提取金、银、铜、铅、锡等各种金属,但是这些金属主要用途不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而且没有冶铁术的发现。所以美洲的陶泥文明与旧大陆从时间上并不完全同步,虽然它们的表现形态与延续的绝对时间十分相似。

(古代埃及的陶工在制陶)

我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原始陶泥文化,即石器时代及稍后一段时期的陶泥器制作,这是文明社会初期的古陶,陶器上的刻符、图绘、彩饰和图案,特别是最早的古代文字符号,要理解古代文明,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所说的古陶器不包括后世瓷器,陶瓷连用,瓷器从陶器演化出来的,瓷器是发达文明时代以后的产物,瓷器作为文物其价值相当高,但这是另一种价值,与古陶器的研究价值与学术价值属于不同阶段,不同种类,另当别论。

古代陶器和彩陶研究以陶器为主,包括各种类型的陶器如钵罐鼎鬲等器具,也包括陶斧陶刀等工具类实物、泥塑、陶俑、泥雕、陶像等各种土泥制作,这是古代人类同一时代的产物,与陶器相辅相成。可以说这一时代是陶器与泥器同时存在,所以本质上是陶泥文明。这是金属发明之前的文明,是不同于石器与青铜器的文明。从文明研究与比较文明学的角度,陶器研究的基础是陶泥文物,其研究的中心其实是陶器铭文刻符与泥板文字,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标志,只有文字的发明才可以确定文明的建立。并非石器时代或是青铜时代,正是在陶泥时代,人类的数字与文字同时萌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习惯于使用一种烧陶筹码来计数,而且发明了泥板文字,神秘的古代印度河文字有的就是用这种泥板与印章来书写的。中国古代仰韶文化中也有记有最初的数字的陶文刻符,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代文字:埃及图象文字、中国古代陶文、两河楔形文字、印度古代陶泥文字和索克斯古代线形文字,几乎全都与陶器泥器具有关,陶泥时代能称为“文明”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下图是现藏法国罗浮宫的一份泥板文书,高8.2公分,长5.8公分,是埃及法老王阿克何那通致阿克夏甫王的一封书信,用当时通行的阿卡德文写成,这位法老王在位年代是公元前1357到公元前1337年,当时,这种泥板文字通行中东,据有关记载,其实这位法老并不懂这种文字,用它来书写,而不是埃及人早已经使用的纸草纸和图象文件,主要原因可能是适应当时多种文明之间通行文字的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出楔形文字的重要性。

(法国罗浮宫藏美索不达米亚泥板文书)

现代历史学家特别是相当一批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们完全忽略了陶器时代的存在,遑论其文明意义了。西方声名远扬的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在他的《历史研究》中研究石器时代的文明和技术时,直接从石器工具跳到了冶金技术,根本无视于陶器。如果说汤因比是专家论史,那么另一位同样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他是一位通俗史学家,也是英国人的韦尔斯(H.G.Wells)在他的《世界史纲》中,同样持一种错误的观念,在第十三章“早期的帝国”中对于苏美尔人的陶器也是一笔带过,其他民族的陶器完全没有提到。国内的史学家们在研究中国文明史时,也对陶器注意不够,甚至视之为古玩、古董之类,“形而下者谓之器”,视同有无。这实在是太欠公允了,忽略一种文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过莫大焉,其罪莫大焉!

正因为如此,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Lewis H.Morgan)就提出过另一种古代社分历史划分法,他将古代社会划分三个大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而野蛮社会的主要标志就是“制陶术的发明”。他这里所说的野蛮社会其实相当于石器时代的中后期,其实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他重视制陶术发明,认为:

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制陶术的出现对改善生活,便利家务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燧石器和石器的出现早于陶器,发展这些石器的用途需要很长时间,它们给人类带来了独木舟、木制器皿。在没有陶器以前,人们烹煮食物的方法笨拙,其方法是:把食物放在涂着黏土的筐子里,或放在铺着兽皮的土坑里,然后再用烧熟了的石头把食物弄熟。2

我们认为,摩尔根的看法很有见地,不过对于陶器的评价仍然欠足,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陶器本身的发现过程缓慢,上帝最早把它赐给人类,却最晚让人类认识它。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智慧女神的猫头鹰黄昏才飞起”。人类科学与历史的研究证明,无论自然也罢,人文社会也罢,伟大的发现往往在最后才可能形成。这是由空间与时间是无限的,人类自身的认识却是有限的,所以能力提高,技术发达,空间与时间维度越深化,所谓仰之弥高,知之弥深,事实是从层层的历史淤积中挖掘和剥离出来的,从历史方法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剥离论”。前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或是泥古不化,迷信前人旧说,或是盲目疑古,以为认识只能是一层,深入的认识成了“层次累积”,认为不能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事物,以上种种看法都是不对的。

庄子早就说过,生有涯而知无涯。由于生有涯,生存时代有时间界限,一个时代的人不会全能全知,原因在于所处时代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秦汉不知春秋、春秋不知夏商,及至司马迁着《史记》,三皇五帝时代已经无人可知了,当然不可能知道北京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时代。考古与历史发现就是揭开古人之谜,对古代社会有了新的解释也是必然的。古人没有可能进行考古挖掘,所以不理解上古社会,我们今天做到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学术的本质在于发现,唯此才可能有旧学商量,才有新知的增益,发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无论在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在摩尔根的时代,科学与学术界对于陶器研究仍然处于肇始时期,由于时代局限,他的视域仍嫌狭窄,只看到美洲印第安人的陶器,未能来得及看到中国、美索不达米亚等古代文明陶器。在摩尔根逝世一个世纪之后,20世纪末的科学探索发现,早在10000年前人类已经发明了陶器,早期陶器先后在世界各大洲出现,至可能有一个流传过程。第二个原因在于,摩尔根没有看到陶器的文字意义,他不识陶文与陶器刻符(由于刻符也是图象或是表意文字,因此我们下通称为陶文)。陶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它与公认的世界最早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一脉相承。摩尔根本人是将文字发明看成是文明社会到来的标志,如果他识得陶文,那么他将会得出关于文明社会的新结论:陶器发明就人类文明社会的标志。

人类社会历史阶段划分按其类型与历史时期划分,但长期以来,因为标准的不同而相异,比较流行的划分有这样三种:第一种是按照社会进化程度划分,即摩尔根的三阶段划分法,分为蒙昧阶段、野蛮阶段和文明阶段;第二种是按照生产阶段划分,一般分为渔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等;第三种是按照社会的物化形态划分,可以分为石器时代(包括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等,也有人从中划分出一个中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人们习惯称为三分法。

我们提倡四分法,即石器、陶泥、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四分法更为符合历史事实。

以上划分是具有普遍性标准与类型,除此之外,各文明还有自己的特有物化形态,如美洲古代文明与中国都有玉石文化、中国还有独特的丝绸文化、古代印度河流域有印章文化等,这些文化形态独具一格,是宝贵的遗产,但是并非各主要文明都具有,所以不作为社会历史分期的标准。

1 参见夏鼐《考古学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下,第677页的有关论述。

2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 马雍 马巨译,上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3页。

原创文章,转载需显要位置声明

方汉文学术

公众号:Fanghanwenxueshu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lishi/24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