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千岛湖水下惊现汉唐古城

| 点击:

【www.fsgl168.com--历史】

谁曾想到,碧波浩瀚的千岛湖湖水之下,竟然悄悄“潜伏”着两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它们在静水深流的湖底,已经沉默了半个多世纪。日前,在摄影师的执着努力之下,水底古城的神秘面纱被撩开一角,沉寂了多年的平静再次被打破。水下世界是寂静的,淤泥终会把一切掩埋,但是,与人类自身的改造力量相比,大自然的演进速度毕竟是缓慢的。所以我们还有机会继续探寻这座古城的角角落落,让时间真正定格成永恒。

2009年11月末,千岛湖水在深绿色中泛着些许的蓝,随着下潜深度加大,周围渐渐暗下来。28米深的水底几乎全黑,借助手中的潜水灯才只有2米左右的能见度,只能参照指北针和水底地形向前摸索。进到城内,右侧出现房屋,没有屋顶。向东南方向游去,黑暗中渐渐出现一座砖结构建筑,潜水灯的光线所及之处,满是精美的雕刻,这就是狮城那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砖结构“节孝坊”。我几乎在水下叫出声来。

2010年12月,我们第四次来到狮城,可能是由于降雨带来了泥沙,水下的能见度很差,几乎不能拍摄。但我们仍然继续工作,我们重新定位了东门、功德牌坊,发现了以前忽略的许多细节,并对以前曾经找到过的现存建筑物进行测量,根据局部拍摄的图像绘制实景复原图。下图为我们在狮城西北部靠近西庙的建筑物房梁上找到的当年拆房队仓促留下的绳索。

为了查清这个牌坊的来历,我们寻访了当地的老人并翻阅了文史资料,在民国19年出版的《遂安县志》中简短地记载着牌坊的修建始末。其实这个姚文浚是一名贫苦书生,妻子王氏却是大户人家的女子。王氏在18岁时嫁给了姚文浚,不料结婚一年多后,姚文浚就因病去世了。在当时的礼教和社会制度下,这位王氏一直守寡了50多年,直至去世。后来,知悉此事的扬州府上表朝廷,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岁次丁酉仲秋月在狮城的北门附近为她立了这座节孝牌坊。

屹立在水下的牌坊,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浙北徽式民居多为两层建筑,楼梯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座已经破损的民宅内,摄影师还发现了一处很特别的拐角楼梯,有别于之前在水下见到的直上直下的楼梯。李家凡说:“我推测,这家人肯定是一个大户人家,这么洋气的楼梯即便在现在陆地上的那些老宅子里也很少见。

浙北徽式民居多为两层建筑,楼梯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座已经破损的民宅内,摄影师还发现了一处很特别的拐角楼梯,有别于之前在水下见到的直上直下的楼梯。李家凡说:“我推测,这家人肯定是一个大户人家,这么洋气的楼梯即便在现在陆地上的那些老宅子里也很少见。

水下的世界俨然是陆上世界的瞬间定格,只有半开的城洞门和掉在地上的窗框告诉我们,水下那个世界经历过巨变。

“狮城”姚王氏节孝坊上有一块刻有“圣旨”字样的匾,匾顶的盘龙图案极其精美豪华,是这座牌坊上众多砖雕作品的代表。

节孝坊顶上有一棵小树,它应该是被淹前就长在了牌坊上的。如今牌坊顶部的砖石松动得厉害,尚未危及这棵小树,但是它已生机不再,立在那里仿佛在讲述从前的故事。

这座象征着中国传统妇道的牌坊经受过拆房队的努力拆除却没倒,说明当年的建筑果然质量上佳。半个世纪过去了,陆地上的牌坊越来越少,这座水中的遗迹显得弥足珍贵。

2010年春节过后,我们再次来到狮城,逐步扩大搜索范围,以城墙为基准,先后找到东门、南门,由东门向内,找到了东大街上已经倒塌的4座牌坊、县衙前的空地以及被堆放在一起的带有“遂安县”、“县长张宝琛”等字样的城砖,甚至在城外还找到了完整的带有墓碑的坟墓。在北门进去的古城的西北部,我们发现了保存还算完好的大量建筑,有些房子的窗棂完整无缺,徽派建筑木门前的木质雕刻依旧完好,仍能看见当年精巧的工艺。

潜水员在水中对建筑进行仔细的测量和记录。

狮城(原遂安县城)有5座城门,即东门、南门、小西门、大西门、北门,各门之上都建有城楼。城垣四周还添设8座碉楼。狮城的主要街道有东大街、北大街、直街、西大街、横街和南大街等6条。狮城的道路是典型的以石板、石子、石灰铺筑而成的石板路,路心铺大块茶园镇产的石板,石板两边是匀称的、采自武强溪河滩的鹅卵石,间以细沙石灰,整齐地铺设,平整美观。图为狮城北门一带的想象复原图。

摄影师在水下发现的这些排放在一起的木棍,有可能是当年清库之后被靠放在墙边的工具。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lishi/29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