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李白见儒生只会死读经书,忍不住写下一诗嘲讽,成千古名作

| 点击:

【www.fsgl168.com--历史】

我国历史上向来把遵从儒家思想的读书人称作儒生,然而儒生有着“大儒”和“腐儒”之分。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的是大儒,如孔子、朱熹、顾炎武等。只会死读经书,不通世事的则是腐儒。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嘲鲁儒》,它的作者唐代诗人李白所嘲讽的便是鲁地的腐儒。

虽然唐代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主要活动于盛唐的李白,接受了十分庞杂的思想影响,但是儒家思想仍旧是李白的主导思想。所以当自视有经邦治国之策的李白漫游东鲁时,见到了只会死读经书,不知变通的鲁儒,便忍不住写下了《嘲鲁儒》一诗进行嘲讽。

《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着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首先,诗的开头四句“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李白便揭露了鲁儒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的腐儒形象。即鲁地一些老儒生,你只能和他交谈《五经》,倘若问他经邦治国的策略,便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不知所云了。

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儒生,花费了一生的精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圣贤之书背得滚瓜烂熟,却是在做无用功,对经邦治国没有一点用处。很显然,李白这里着重鲁儒的精通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是对他们无能本质的一种揭露,以及辛辣讽刺。

然后,接下来的四句“足着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李白则是透过儒生可笑的举止,进一步突现了他们的迂腐。即一些儒生脚下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头上戴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慢吞吞地沿着直路踱着,还没有迈开脚步,宽大的衣袖便已拂起了地上的灰尘。

结合开头的四句来看,即这些儒生不仅内里没有经邦治国的策略,外表还有着一副故作庄严的神态,也就是表面功夫要做足,儒生身份的仪容马虎不得。同理,儒生内外强烈的反差,其实就是对他们的一种讽刺。从写法来看,显然形象鲜明,毫无雕琢的痕迹,彰显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最后,诗的末尾六句“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李白则是采用了以古喻今的写法,对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的儒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即当年秦始皇曾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确实让褒衣博带的儒生吃尽了苦头。

但我仍然要效法汉代的叔孙通,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绝不与你们为伍。你们既然对时务一窍不通,不如请回到老家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由此可见,李白对这些儒生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同时,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感受到李白当年“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宏伟理想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纵观李白的这首诗,他以辛辣的笔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腐儒装腔作势,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的无能形象。虽然李白在这首诗中,嘲讽的是腐儒,但对于今天只知读书,不通世事的人来说,无疑也具有嘲讽的效果。当然,最重要的是具有警醒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lishi/29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