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发布,北大位居榜首

| 点击:

【www.fsgl168.com--教育】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科学网发布“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

榜单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为依据,以1949年(本科毕业年)为时间起点,梳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数据。榜单显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以绝对优势位于第一梯队,尤其是北大高居榜首。

北大清华遥遥领先,梯队之间差距明显

该排行榜通过对中国院士馆官网、院士所在学校和相关单位官网上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院士成长历史轨迹进行详细梳理,对各校贡献予以赋值,本科求学一年赋值1分,使院校本科教育的贡献和特征都能得以认可和凸显。

从表1可以看出,榜单中的高校分为较明显的几大梯队,而且不同梯队之间差距较为明显。

位列第一梯队的北京大学(664分)和清华大学(576.5分)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

位列第二梯队的,是分值在100分以上的11所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解放军各专业大学、同济大学。其中,复旦大学以356.5分的成绩,在第二梯队中处于领头羊地位。

表1. 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节选)

学校总分数排序
北京大学6641
清华大学576.52
复旦大学356.53
南京大学2784
浙江大学2665
上海交通大学249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87
吉林大学1848
武汉大学1659
山东大学13710
哈尔滨工业大学13111
解放军各专业大学13012
同济大学12913
东南大学98.514
中国地质大学9715
哈尔滨工程大学91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017
天津大学9017
华中科技大学8719
兰州大学8020
学缘异质性极其重要1065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的院士中,本硕博完全同校的仅有204人;其余864位院士中,有约70%是完全非同校,即本科、硕士、博士均在不同高校就读(详见图1)。图1. 两院院士学缘异质性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在两院院士的求学经历中,很大一部分人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阶段至少经历了一次环境转变,更多人经历了两次转变。

一流本科教育并非独立的一个过程,需要和研究生教育密切联系起来,把本校本科毕业生继续留在本校读研究生(所谓“本硕博贯通培养”)而使他们的学缘同质化,并不利于拔尖人才成长。

即使在本科阶段,学缘异质性也十分重要。本科阶段的学缘异质性意味着本科并不是一直在一所高校完成,其间发生了转学。比如,在“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成长过程中,转学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先在南开大学物理学专业学习,得到了当时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顾静徽的赏识;两年后,顾静徽推荐他转学北京大学物理系。因此,郭永怀是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的校友。

在院士成长过程中,有大量的像郭永怀这样的本科转学案例。这意味着,本科转学是尚未把握但值得持续探索的一个创新人才培养规律。

本科教育是基础,排行榜相对稳定

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教育”三个“一流”概念中,本科教育是重要基础。

与其他大学排行榜相比,“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中的大学排名相对稳定,两年左右才会有很小变动。这一特点特别反映出大学本科教育的特征:大学本科教育不会在几年内发生很大变化。

“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对一流本科教育提出清晰指标,期待大学教师、管理者和校长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在“双一流”背景中更加重视本科教育,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注:由于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类、军事等领域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较客观评价标准尚未确定,因此该排行榜暂时不包含这些专业和相关院校。此外,该排行榜仅基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数据,并未考虑其他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因此对中国大陆几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绩效有所低估,对我国港澳台地区部分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绩效有所低估。

来源 | 科学网编辑 | 王    婷责编 | 王道琳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jiaoyu/9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