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有那么简单,家长需要了解这几个前提条件

| 点击:

【www.fsgl168.com--教育】

家长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随着教育理念的开放,越来越多家长养育孩子的观念,从原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变成了赞美教育,开始花式夸孩子:

佟丽娅在《向往的生活》里一说起儿子,就一脸宠溺地沉浸在“宠儿式”夸奖中:

“我儿子特别乖。”

“我儿子特别聪明。”

孙俪也在微博上晒出她和女儿的书法作品,并配文说:"我觉得小花写得特别棒!",这条微博收获了网友们10万多的点赞。

"你真聪明”、“你真棒”,变成了家长们挂在嘴边的的话,那这种赞美教育效果如何呢?

对门的乐乐妈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乐乐拼好了一组乐高,她夸"宝贝真聪明!",结果乐乐头都不抬地说:"我们班畅畅比我搭得好多了!"

乐乐画画,虽然是她看不懂的"抽象派",她又夸"宝贝真棒,这么有天赋,以后肯定是个艺术家!",乐乐还是不领情,直接放下画笔,不画了。

乐乐妈无奈地问我,"你说这是不是给孩子惯的?越来越没礼貌了"。

其实,这真的不是孩子礼不礼貌的问题,而是家长没有正确夸奖孩子的问题。

一、关于夸奖孩子,家长都有哪些误区?

赞美和鼓励带给孩子自信,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的夸奖,但是关于夸奖孩子,很多家长也陷入了误区。

误区1:用夸奖做基调,孩子做得对使劲夸,孩子做得不对就"冷处理"

有些家长认同赞美教育,将夸奖孩子作为教育的主基调,认为孩子做得对,要大力表扬,如果孩子做错了,不夸奖就是一种惩罚,冷处理就好了。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将孩子们分成了四个小组:

第一组是表扬组,会在孩子们每次进行完任务之后,对其进行表扬或赞赏。

第二组是批评组,会在孩子们的任务完成之后对他们进行批评或责骂。

第三组是被忽视组,孩子每次任务完成后都不被理会,但是会让孩子们听到对前面两组的批评和赞赏。

第四组是控制组,这一组被完全地隔离,在孩子们工作完成后也没人理会他们。

实验的结果表明,第一、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三、四组,其中第四组的成绩是最差的。

夸奖的效果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赫洛克效应。

奖惩要分明,该夸奖夸奖,该批评批评,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其实是最差的解决方案。看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要想了:既然夸奖的效果是最好的,那我以后多多夸奖孩子就可以了,但这样也是不得其法的。夸奖有它的积极作用,也有"副作用",这正是许多家长会陷入的第二个误区。

误区2:越夸奖 ,孩子越有动力

小米觉得拼图是开发智力的好玩具,一股脑给儿子买了很多,一天下班回来,正好看见儿子在兴冲冲地自己拼图,她赶紧抓住机会表扬,“宝贝真能干,自己都开始拼啦~",还特意给儿子奖励了一个棒棒糖。小家伙高兴地含着棒棒糖,一遍又一遍地拆了重拼,每次拼完都故意停下来等妈妈表扬。但过了两天,儿子的兴趣就降低了,不但不愿意玩更高阶的拼图,连已经熟练的拼图也不再感兴趣了,小米一把拼图拿出来,儿子就要求妈妈读绘本,小米很不解:“怎么会这样呢?越夸奖还越回去了?”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了解。着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分三个时期做一些智力题目:

第一时期,孩子们解完题后没有任何奖励;

第二时期,孩子们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孩子每完成1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奖励(有奖励组),而对照组的孩子没有奖励(无奖励组),仍然像原来那样解题。

第三时期,让孩子们进入自由休息时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第三时期,研究人员观察孩子们是否仍在做题,以此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最终的统计结果,是无奖励组的孩子比奖励组的学生愿意花费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也就是说,奖励组的孩子对解题的兴趣,反而衰减得更快。

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着名的“德西效应”,当孩子有兴趣进行某样活动的时候,给予孩子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孩子的内在吸引力。

小米的儿子本来对拼图是挺有兴趣的,但是在小米“自献殷勤”的夸奖下,外部刺激减弱了内心的动力,孩子反而越来越不想玩了。

误区3:夸奖大而化之,随时奉上

很多家长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恨不得夸奖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随时挂在嘴边,但这种大而化之,随时奉上的夸奖,并不能带给孩子激励:

(1)孩子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也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努力变得更好,更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持这个"好"。

(2)我们的心理存在一种“超限效应”:同样的刺激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对刺激者的作用会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刺激。这种夸奖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对孩子的作用就会逐渐减弱,如果出现负刺激,家长的夸奖不仅不会达到期望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的夸奖,容易让孩子背负上“好孩子”的沉重标签,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终,孩子往往会迷失在夸奖之中。

二、错误的夸奖为什么会对孩子起反效果?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智力分为两种类型:外显智力和内隐智力。我们通常所指的智力,属于外显智力。

内隐智力是指个体自身对智力的本质看法,内隐智力高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智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的,内隐智力低的孩子,则认为智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孩子认为自己的智力是先天决定的,还是通过后天可以改变的。

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不自觉去分析造成最终结果的原因,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叫做归因。

一般来说,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认为智力生来固定的孩子,会更看重自己表现的好坏、成绩的高低,他们关注的焦点在自己当前的能力上,总是希望自己表现的聪明,获得更多的表扬。他们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进入一种“无助”的状态,通过贬低自己的智力、降低自己的期望、不再坚持来逃避问题。而认为智力通过后天改变的孩子,他们更加渴望学习新技能、完成新任务、理解新概念,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变得更有能力。他们在面对失败时,更加着眼于努力和策略,表现的坚持不懈、会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不同内隐智力的信念,会导致孩子追求不同的目标。

小米夸自己的儿子聪明,在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思想负担,为了维护聪明的形象,孩子会更偏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难度低的任务,让自己继续成功;而且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更容易放弃,因为孩子觉得难题超越了自己的“聪明程度”,而“聪明程度”是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

内隐智力隐藏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并不容易察觉,甚至孩子自己都没有意识。但是,内隐智力却深刻的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也正是它影响着孩子在面对失败时的不同表现。

人性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夸奖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但是恰如其分的夸奖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激发孩子的潜力。

三、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地夸奖孩子呢?

1、夸努力,不要夸聪明

毕淑敏在她的随笔《请为你的夸奖道歉》中曾经提到过一个故事:

她的朋友去一位瑞典教授家中做客,见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长得非常可爱,在收下礼物时,也不忘礼貌道谢。

她的朋友忍不住夸奖孩子:“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

谁知那位教授却严肃地要求朋友向孩子道歉,因为孩子长得漂亮,是由父母先天基因决定的,与孩子个人没什么关系,但孩子不会分辨,朋友的夸奖会让女儿认为漂亮是她的本领,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导。

朋友最终为自己的不当夸奖而道歉,教授也告诉朋友,"可以夸奖孩子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对孩子会更有帮助。”

聪明是一种稳定而不可控制的因素,人是否聪明在出生的时候已经决定,将孩子的成功归因于这种稳定的内部因素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成功不用付出任何努力。

奇葩说曾经有一个热搜辩题“TA真的很努力,算不算一句好话",正方辩手庞颖的话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果我们夸一个孩子,你很努力,他会认为每一次尝试,都会在许西新东西,这个叫做成长心态。“你真聪明”这种夸奖,会让孩子的思维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我的聪明是天生的,我应该只做我有把握的事,不去挑战未知的难题,也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概念。"你很努力”的夸奖更容易让孩子形成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他们不会害怕失败,也更愿意去挑战。

2、夸具体,不要夸抽象

想要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行为,认清自己的能力,家长需要将对孩子的夸奖具体到某个行为上。《怎么说才能让小朋友听话》一书提出了几个有效的方法

(1).描述细节

通过提问,描述或者与孩子讨论任务细节,让孩子知道你注意到了他的所作所为

举个例子,菲菲认真地画了一幅画,拿过来给妈妈看,妈妈应该怎么说呢?

第一种:“宝贝,你画的真漂亮!”第二种:“我看到你用绿色的线条勾勒出了整体的形状,这是一块草坪对吗?它很美。”

很显然,第一种表扬的方式过于笼统和随意,孩子的理解也会是片面、不清晰的。第二种则具体到了孩子用的颜色,画出的线条,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重视的同时突出了被表扬的点,让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认识更加到位。

(2).描述孩子做的事对他人的影响

比如购物回来,孩子主动帮忙提购物袋,家长感到很高兴,想要鼓励孩子继续助人为乐。

如果家长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我的女儿真棒!”这其实是将给孩子示范如何与他人互动的好机会,变成了孩子一个人的独角戏。

家长一定要把孩子行为与他人的连接关系描述清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也能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可以这样说:“你在回来的路上都在帮妈妈提着购物袋,帮了妈妈的大忙呀,谢谢宝宝!”

(3).描述孩子努力的过程

举个例子,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家长都会特别兴奋,夸奖起来也往往会天花乱坠,“提升了11名,太厉害了”,“班级第一的小天才!”等等,但是这些表扬会让孩子只聚焦于结果。家长可以换一个角度:

“妈妈看到你这个学期很认真在找方法,课前预习,把重点难点都标注出来,课后也认真复习,你的努力真的不会白费。”

描述孩子努力的过程是对孩子所做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强化,慢慢孩子也会更加享受过程,而不是只看重结果。

(4).描述孩子的进步

尤其是在孩子受挫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首先谈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以积极的语言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孩子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找到失利的原因,重新燃起斗志和希望。比如,孩子的足球小队输掉了一场比赛,整个人都很失落。家长本能的都会去安慰孩子:“你表现的很好了,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可这很难帮助孩子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家长可以说“我觉得这次的配合比之前要好,你和同伴们已经越来越有默契了,你们只是还需要一段的时间的磨合,到时候会表现得更好。”

3、夸多面,不要夸单点

有些孩子一开始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中表现比较突出,得到的夸奖也比较多,他们往往就会建立在这个领域的自信心。然而,这种特定领域的信心,有时候是有害的。

我们都学过《伤仲永》的故事,仲永5岁的时候就能作诗,全乡的人都认为仲永在作诗上是个奇才,他在这方面对自己就非常有信心,他的父亲也只关注他的作诗天赋,大家把焦点都放在了“作诗”这一件事上。可想而知,当某一天他在这方面表现的不如人意的时候,对他自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因为“作诗”几乎成了他自信的唯一支撑和证据,而他的这种自信没有办法迁移到别的活动和领域里,最后只有“泯然众人矣”。仲永之殇,和片面夸奖造成的单一自信不无关系。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

比如夸孩子学习努力的同时,也可以夸奖他的品德。

"宝宝,妈妈发现你这次成绩进步这么快,除了努力,和你爱整理的好习惯也是分不开的。你看你的书包,收拾得这么井井有条,要找的东西一眼就可以看到在哪,所以学到的知识点在你脑海里也很清晰。这一点,妈妈要向你学习,妈妈昨天的口红就找了好久才找到呢。"

孩子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点",孩子为这个结果付出的努力,就是"线",家长帮助孩子把努力的过程梳理、链接出来,让孩子把努力的模式迁移到其他方面去,才能真正达到家长鼓励孩子想要的效果,鼓励和夸奖才会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面,支撑孩子发展。点-线-面,是一个层层剖析、深入的过程,必不可少。

有这种全面自我支撑和认同的孩子,即使某一个方面没有达到理想,他也能想到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内在的心理系统非常稳定。

4、给夸奖"做减法"

儿童只有在对自己能力不确信的情况下,才需要有外在的赞美和肯定帮助他巩固自信。——尹建莉

《终身幼儿园》中提到:“如果你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成为创造型思考者和终身学习者,那就不要提供外在的奖励,而最好是利用人们的内在动机,比如让他们解决那些他们觉得有趣或有价值的问题和项目。”

别人的表扬属于外驱力,只有暂时的功效,内驱力才是持久有效的。当家长用表扬作为孩子的动力,让孩子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孩子会变成为了获得表扬去完成任务,而缺失了创造和探索事物的乐趣。

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夸奖做减法,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好评师,自己给自己动力。

5、注重夸奖的细节

夸奖的态度上:家长要情绪饱满有感染力、不要敷衍,孩子都是敏感的,不走心的夸奖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被忽视。

夸奖的时机上:及时夸奖。孩子都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当孩子出现家长期待的行为之后,立即夸奖,延迟的夸奖会大大削弱激励效果。立即夸奖能够帮助孩子将自己的行为与表扬的结果及时建立联系,加强孩子对良好行为的识别效果。

夸奖完之后:及时给予温柔的肢体接触。夸奖完之后给宝宝一个亲吻、一个拥抱,更能强化表扬的效果。

6、夸奖的三个“不要”

(1).不要通过和别人比较来表扬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喜爱是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也不要让孩子觉得别人的成功是对他的威胁。

(2).不要把夸奖和父母的爱捆绑起来:“爸爸妈妈好爱你,因为你做了某件事”。父母应该明确告诉孩子,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用爱来捆绑孩子,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3).不要画蛇添足:

“今天做的很不错,能不能以后都这样啊?”,这种有条件的夸奖会削弱称赞对孩子的积极作用。

“今天屋子收拾的真干净!你平时总是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的。”家长在表扬时只强化正确的事就够了,先扬后抑可能会让孩子反感。

结语:

美国作家Ralpha Waldo Emerson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父母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但是表扬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首先要避开下面三个误区:

1.做得对就使劲夸,做得不对就"冷处理"

2.越夸奖 ,孩子越有动力

3.夸奖大而化之,随时奉上

正确的夸奖孩子,需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

1.夸努力,不要夸聪明

2.夸具体,不要夸抽象

3.夸多面,不要夸单点

4.给夸奖"做减法"

5.注重夸奖的细节

6.夸奖的三个“不要”

“如何夸奖孩子”思维导图

希望父母们可以多花点心思在如何夸奖孩子上,好孩子确实是可以夸出来的,一起来试试吧!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jiaoyu/18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