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作

小学语文课怎样有效的预习

| 点击:

【www.fsgl168.com--文秘写作】

  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那么小学语文课怎样有效的预习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语文课的预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语文课的预习方法

  一、标好自然段

  用铅笔在课文的每一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这一方面是为了弄清楚课文的脉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上课时听讲更方便。因为老师一定会说:“第X自然段告诉我们……”或者说“让我们来看看第X自然段。”…… 当然,对于只有一个小节的诗歌就不必标段了。

  二、读准生字词

  书后绿线格和田字格中的生字都要能在课前借助拼音准确认读。这是课文中的“拦路虎”,如果不能读准,课文就无法朗读了。个别同学刚开始可能会有点难度,要多读几遍,一开始可以拼读,然后要能看到就直呼出来,甚至去掉拼音也能认出汉字,看见字会组词。

  三、读通顺课文

  在读准生字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很重要。一般说来,课文至少读五遍,摆“正”字,读到正确、流利为止。只有读通了课文才有可能理解课文。

  四、划出生字词

  把书后田字格、绿线格中生字在课文里的位置找出来,把田字格中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五、提点小问题

  学贵有疑,会读书的孩子应该会提问,会提问的孩子一定善学习。读了一篇新课文,小脑袋里产生了什么疑问?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相应的地方打个小问号,上课的时候专心听。如果老师没有讲到,那就要去问老师。当然,如果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小问号,那样更好!在读准生字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很重要。一般说来,课文至少读五遍,摆“正”字,读到正确、流利为止。只有读通了课文才有可能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预习要求

  一、低段:

  1、能按老师要求查字典预习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试着在书上给生字组词。

  2、朗读课文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能用文中的话回答课后的问题。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中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试着在书上解释有关词语。

  4、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5、根据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试给课文分段。

  6、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旁边做上记号。

  三、高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比较流利。

  2、养成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掌握音、形、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分段,并试着写出每段的大意。

  5、思考课后问题,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6、默读课文,把难以理解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留着上课解决。

  7、试着写出自己读书的初步感受。

  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好处

  一、学会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做的准备。如果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能自学新课的内容,就会对教师要讲的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就会提高听课的质量。我们知道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得反复备课、朗读课文、钻研教材等等,即使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也是如此。更何况是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课前预习很重要。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总结了一套培养学生预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1.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生词、成语,不理解的词句,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然后给生字注上音,并将生字词写会。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

  5.拓。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一些知识点。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为在课堂上学习时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6.问。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了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针对这种心态,我给学生讲清了道理,使他们懂得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如可以从文章的课题提问题、可以根据课后题提问题、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问题等。然后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会预习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学习变得有所追求,对预习发生了兴趣。这时,老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习惯即可养成。

  好的习惯受用一生。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我想只要教师做到长期关注,经常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前预习能力也就指日可待。

  三、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那么,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24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