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本

| 点击:

【www.fsgl168.com--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本篇1

  浅谈过程性评价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上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课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学好任何一门技术,没有计算机的辅助都是有困难的,只有在学好计算机的同时学好专业技术课程才能算是全面发展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的知识点繁杂,那么如何及时、有效、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一项关键的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课过程性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变得非常重要,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计算机技能的不可或缺的通道。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式也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的各项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这就涉及到多年不变的计算机基础课终极考试制度。

  高职院校中一直实施的计算机基础课终极考试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的需要,这样就必需询求一种新的课程评价体系,而过程性评价体系以它的时时性、公平性、开放性及激励性等优点,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

  二、计算机基础课过程性评价体系的优点

  过程性评价体系有如下五个优点:

  1.及时性

  终极评价体系,只在一个学期末才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考核,这种评价体系的缺点就是不能及时地反映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状态。而过程性评价体系的优点就是教师可根据授课的内容不同,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便加强练习,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2.公平性

  终极评价一张试卷,有出题者的偏差,不能保证公平。而过程性评价体系,分阶段进行知识点的评价,每个人都可以优缺互补,出来的成绩公平且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3.探入性

  由于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及时生特点,学生可随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有不足之处可立即探入研究,加强训练,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制定可行的学习训练计划。

  4.开放性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开放性尤其重要,在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地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学习这一个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去公司实习等途径学习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学生的每次开放性学习效果也要进行相应的过程性评价。

  5.可持续性

  过程性评价体系贯穿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这样是可持续性。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一般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办公软件自动化(其中又包含了Word、ppt、Excel三个部分)、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点。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按排就可看出,过程性评价体系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是适合的。每一部分知识点都可进行阶段性考核,并及时的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老师和学生,及时修正教、学步骤,调整教、学进度。

  三、计算机基础课过程性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过程性评价中,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本学科的教师,还包括学生以及该学习小组的同伴等。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让多主体参与到评价中,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评定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学。

  2.评价方法多样化

  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评价方法:

  2.1量化评价:教师将提前制定好的评价量化标准呈现给学生,这对于学习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量化标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2.2评价表: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各种评价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评价表不仅要反应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反应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在这里同样可采用多主体参评体系。

  2.3访谈:教师通过集体访谈和个体访谈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疑惑等情况。访谈方式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是网络交流。

  2.4问卷: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述求等方面,教师设计并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进度。

  2.5电子档案袋: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电子档案,其中存放学生的电子作品,它充分记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

  最后收集评价资料并反馈评价结果。把上述五种评价方式的评价结果收集整理,从而保证了评价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及时地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四、结论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计算机基础课功能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本课程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价应关注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过程性评价理念的提出弥补了终结性评价的不足。科学的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不断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和激励学生高效学习。

  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本篇2

  试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和特点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正确分析、克服与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是摆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克服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的前提和关键是必须掌握这种心理障碍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主要特征

  焦虑和急躁心理。这种焦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心浮气燥、身心疲惫;学习上注意力分散,判断力下降;生活中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急躁又是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在毕业生职业未确定之前,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大学生在择业中往往好高骛远、自命不凡,这个单位瞧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依赖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意识,不愿参与市场竞争,找工作寄希望于父母与亲朋好友。

  攀比心理。许多大学生不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量力而行,而是一味地追求个人意愿或盲目地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当主观上认为职业选择不理想或不及其他同学时,便会彻底否定自己的选择,最终错过许多择业机会。

  嫉妒心理。这种心理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与其他人做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境遇等方面不如人而产生的抱怨、憎恨、愤怒等形成的病态心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从客观上找借口,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表现特征就是把别人的优势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会采取打击报复等手段。急功近利心理。

  虚荣心理。有虚荣心理的学生,思想游离于现实之外,一旦这种虚荣心理不能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如果大学生不能正视现实,不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而一味地强调物质条件,眼高手低,过度的虚荣,就会延误许多就业良机。

  冷漠心理。大学生以满腔的热情踏入社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他们涉世不深,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受到挫折后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无法正视失败。同时,也会出现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心理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了红尘,生活失去了希望,而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冷漠是大学生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映,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1.主观因素

  一是随着社会进入知识时代,决定个人成功择业的根本原因只能是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而当这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间发生冲突时,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就业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择业技能和技巧运用不得当,也会使大学生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二是不少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不完整,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偏高,没有把社会的需要同自身的实际情况统一起来综合考虑。三是大学生角度转换不充分、择业准备不足而引起的择业心理变化。

  2.客观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大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和发展,使得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毕业生质量的下滑,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对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这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岗与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结构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存在的总体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城市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焦点,也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另外,就业过程中实际上还存在着对大学生性别、专业、户口和学历等方面的歧视,这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也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就业心理的障碍。

  家庭环境影响。家长或亲朋好友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对就业问题的认识,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家长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惠主义意识,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工作轻松、工资收入较高、福利待遇好、不费多大力气就可以干一番大事业的择业误区。许多家长对子女过分的溺爱,过分的娇宠,往往会造成子女在择业过程中高成绩,低能力状况出现。还有一些家长在子女择业过程中全程作陪,甚至为其全全安排,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较强的依赖性,对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降低,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择业,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会出现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情况。学校环境影响。大学阶段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就业意识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大学职业辅导教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和职业生涯。就业体制不完善的影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发展,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人才个体的合理使用问题。但由于就业制度改革本身尚处在继续深化之中,就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新机制尚未完成,这使得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和疑虑,加之当前的就业市场尚未规范,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这都会对就业工作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心态失衡。

  总之,只有社会、学校和家庭、学生个人共同关注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认真分析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健康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排除就业心理压力给大学生择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联合社会和家庭共同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本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jiaoyu/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