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范文

034杜甫七律《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学习笔记

| 点击:

【www.fsgl168.com--演讲稿范文】

杜甫七律155首读记之(034)

--杜甫七律《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读记

(小河西)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本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末,时杜甫居成都草堂,年49岁。

裴迪:关中人。是盛唐着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杜甫等关系密切。裴迪晚年入蜀州作幕僚,与杜甫有唱和。存诗29首。

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裴迪寄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的诗给杜,表示对杜的怀念,杜写诗作答。

首联: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东阁:即裴迪诗中的东亭。

官梅:官府种的梅。

何逊:杜甫推崇的南朝梁时的诗人。梁武帝天监六年(507),何逊任建安王扬州刺史萧伟的幕僚。次年早春,诗人看到官府中梅花凌寒独放,心有所感,写下《咏早梅诗》:“兔园标,最是梅。当露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诗人将建安王萧伟比作梁孝王,将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比作兔园,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却月观”、“凌风台”均是芳林苑中的台观。长门泣:汉武帝时陈皇后遭遗弃,退居长门宫,曾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解愁。上春:指农历一月。)

大意:您见到东亭的官梅诗兴大发,就像何逊在扬州一样。(裴迪、何逊二人都是幕僚,所见都是官梅,裴的咏梅诗也可与何逊的咏梅诗有一比。有赞美裴迪咏梅诗的意思。)

颔联: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逢春:这里指(您)看到官梅正开。《赋得蔷薇诗》(南北朝-萧纲):“岂如兹草丽,逢春始发花。”

不自由: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大意:我现在看到雪,就会想到遥远的朋友;您东亭送客时遇到那恼人的梅花绽放,应该是身不由主诗兴大发。(“此时”,正是安史之乱中,裴杜二人又都沦落蜀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睹物相忆,彼此和诗,互诉心声,互道珍重。合情合理。)

颈联:幸不折来伤岁暮,看去乱乡愁。

岁暮:指岁末,一年将终时。也可喻年老。《秋胡诗》(南朝宋-颜延之):“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唐-杜甫):“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汉书-刘向传》:“今堪年衰岁暮,恐不得自信。”

伤岁暮、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

大意:(大概裴迪的赠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您寄来的折梅一定会倍加思乡忆亲。

尾联:江边一树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江边:指草堂附近的江边。

垂垂:渐渐地。《和渔阳赵光祖》(元-耶律楚材):“十年叹我垂垂老,万里怜君得得来。”

大意:我这草堂附近的江边也有一梅在渐渐含苞欲放,好像在告诉人们,一年又过去了,大家又老了一岁,像是在催人白头。

本诗前两联写裴迪。首联说裴迪就像何逊一样看到官梅动了诗性。颔联进一步说不要说见到盛开的梅花,我甚至见到雪就会想到冬去春来,就会想到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就会想到我们这些因战乱而流离各地的朋友。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前两联说你想到了我,我何尝不是也常想到你。后二联围绕“愁”字抒怀。岁暮年老之悲,思乡忆亲之愁。

本诗是所谓“蜂腰体”。其特点是颔联不要求对仗,颈联对仗,但要求颔联和颈联是描述一件事情,叙事流水不断。

有一点疑问:诗中“东阁”,指蜀州“东亭”,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们要改用“阁”字呢?仅仅是平仄问题吗?网上搜了下,好像是与“何逊在扬州”有关。关于何逊的《咏早梅诗》,网上有材料如下:

《墨庄漫录》(宋-张邦基):“余后见别本逊(指何逊(466-519))文集,乃有此诗,而集首有梁王僧儒((465-522))所作序,乃云:"……时南平王殿下(即萧伟)为…扬州刺史,望高右戚,实曰贤主。拥彗(意为手持扫帚)分庭,爱客接士,东阁一开,竞收扬马(杨雄与司马相如)…。君(指何逊)以词艺早闻,故深亲礼,引为水部行参军事,仍掌文记室,’云云。乃知逊尝在扬州也。……然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建业为扬州,则逊之所在扬州,乃建业耳,非今之广陵也。隋以后始以广陵名州。”

按照这个材料,本诗“东阁”虽指蜀州东亭,却也源自何逊所在的萧伟幕府。那里曾经有“东阁一开,竞收扬马”的说法。杜甫似乎在说裴迪遇到“东阁”了。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8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