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范文

探寻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的真面目(一)

| 点击:

【www.fsgl168.com--演讲稿范文】

说到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大家都会想起“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个字。这十六字诀历来受到养生家的推崇,被誉为“至简至易之妙诀”、“十六锭金”、“一秤金”、“仙家保命诀”等。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古代流传下来的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并不仅仅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个字一种,世上还有其它一些版本的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存在。本文拟通过对世间(特别是古籍)流传下来的各种不同版本的李真人十六字诀的剖析,试图揭开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的真面目。

一、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的各种版本

就目前而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个字,就是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网上随便搜搜,不管是输入长生十六字诀,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还是十六锭金,等等,无一例外,出现的一定是这十六个字。一说到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人们想到的也肯定是这十六个字。由中国道教协会和苏州道教协会编纂的《道教大辞典》“十六锭金”和“十六字气诀”条目下,引用的也是这十六个字。着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胡孚琛先生等推介的十六锭金功法也是这十六个字。现在,其它版本的种种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基本上没有人再提了。

根据网上的资料和我的搜集整理,现在所能看到的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有四个版本,文字略有差异,它们是:

1、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2、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3、一吸便提,息息归脐;-呼便咽,水火相见。

4、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呼便咽,水火相见。

下面对四个版本的十六字诀简略进行分析:

1、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占据着正统地位。

收录该十六字诀的古籍很多,明代就有《修龄要指》、《类修要诀》、《赤凤髓》、《遵生八笺》等。清人汪昂撰的《勿药元诠》亦有收录,题目为:“一秤金诀”。《正统道藏》的《长生诠经》以及《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中,也收录这十六个字。

2、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这十六个字见于《养生秘录》,该书收录于《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另出现在清人马齐所撰的《养生秘旨》中,只是名为“丹阳祖师回阳固本十六锭金诀”。

3、一吸便提,息息归脐;-呼便咽,水火相见。

这十六个字见于明赵台鼎的《脉望》,前面冠名“教外别传曰”。

这部书辑录各家修性炼命精论,这说明,即便在明代,十六字诀的文字也不尽相同。

4、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呼便咽,水火相见。

见于网上披露的《紫霄玄真悟元功法子午周天功之呼吸周天法》。

总结四个版本的十六字诀,文字差异不大:以第一个版本为参照,第二个版本把“一吸”和“一提”换成“一升”与“一降”,第三、第四个版本则把后面的“一提”换成了“一呼”,且第三个版本把“气气”改为“息息”。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第一个版本最简:吸、提、咽;第三、四个版本最明:一吸、一呼如何,一目了然;第二个版本最晦,一升、一降,升什么,降什么,就如第一个版本的一提、提什么一样,从十六个字本身讲,不知所云。十六字诀各个版本文字稍异,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所传出的修炼方法相差很大。四个版本中,人们为什么独推第一个版本“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为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而不是《养生秘录》所载或者《脉望》所载拟或武当紫霄玄真派无极神剑门所传出的十六个字?

二、最早传出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的是哪个?

有人认为,此诀源自明代着名养生家高濂《遵生八笺》之《却病延年笺》(见《气功》 1995年05期“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一文),但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是《修龄要指》最早收录和披露了这十六个字。翁士勋《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认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林书立在《十六锭金练法探析》中说:“明·冷谦的《修龄要旨》初录此法,并誉它为至简至易之妙诀。其后《赤凤髓》、《遵生八笺》、《脉望》、《养生秘录》、《医方集解》和《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等均介绍了此法。”胡海牙述、蒲团子辑的《从“还精补脑”谈起》一文写道: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一书中,收录了“十六锭金”,又称为“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诀”(据有关人士考证,此为最早收录“十六锭金”者)。由此可见,人们认为《修龄要指》最早收录了此十六字诀,故认定是这十六字诀而不是其它版本的十六字诀为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修龄要指》的作者及冷谦的生卒年代都有待进一步考证,这里就以大家定位的《修龄要指》的作者为明初冷谦来分析,记载该十六字的明代诸书《赤凤髓》、《遵生八笺》等确实在明初之后,这说明“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长生一十六字诀”最早出现于《修龄要指》中,这个结论没有错。我没有看到有关考证文章,尽管《修龄要指》所载要早于《赤凤髓》、《遵生八笺》等,但它是否就早于其它三个版本十六字诀出现的时间,这里并没有答案。林书立先生不仅把《脉望》、《养生秘录》中的十六字诀与《修龄要指》所载混为一谈,还在时间上认定二者(特别是《养生秘录》)在《修龄要指》之后,其中也并没有相关文字论证。因而断定“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个字便是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还缺乏说服力。如果有的十六字诀出现的时间要比《修龄要指》早呢?

其它三个版本中,第三个来自道门内传,无法判断时间;明赵台鼎的《脉望》,要晚于《修龄要指》;那么,唯一值得我们关注的便是《养生秘录》。正统道藏中的《养生秘录》,收录了南宋玉溪子的丹房语录、玉虚子宜春心诀、规中图以及南宋张继先的《大道歌》等,其中在“中黄内旨”收录了这个与《修龄要指》文字稍异的十六字诀: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修龄要指》的“一吸”这里是“一升”,“一提”为“一降”,不同之处虽只有两个字,但两个十六字诀所呈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养生秘录》,任继愈主编的《道藏题要》认为“盖为元人编辑”,朱越利《道藏分类题解》认为“辑于宋元间”,《中华道藏》认为“当出于元代”。如果上述结论可信的话,无论是辑于元代还是宋元间,那么,这个十六字诀出现在宋元人编辑的《养生秘录》中,就应当早于明初冷谦的《修龄要指》。所以,最早收录十六字诀的应该是《养生秘录》而不是《修龄要指》。如果单纯以收录时间早晚作为评判标准的话,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应该是《养生秘录》的“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而不是《修龄要指》的“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样看来,进一步论证是《修龄要指》还是《养生秘录》所收录的十六字诀为李真人所传十六字诀,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下面我通过对《修龄要指》以及《养生秘录》所载十六字诀及其修炼方法的具体分析,试图揭开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的真面目。

三、《修龄要指》所载十六字及其修炼方法辨析

先看《修龄要指》原文: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无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嗽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蓦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气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无液亦要汩然有声咽之。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

上段文字是《修龄要指》所记载的“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十六字诀的完整修炼方法(《类修要诀》、《赤凤髓》、《遵生八笺》等所载十六字诀的文字与此基本相同)。虽然其中个别地方文字描述有不甚明了之处,但总体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奇怪的是,后人在理解和论述这十六字诀时却出现了较大差异:

1、叙述《修龄要指》本义。《古代气功养生家“十六锭金”养生十六字诀》:宜先扣齿三四十下,后赤龙搅海十数八下,再口中漱津三五次,使满口生津,乃以舌抵上腭。随后于鼻中,深深的吸清气一口,并用意念徐徐的送至丹田,略存一存,此谓之一吸;然后用意念将气轻轻提起,至肛门处作忍便状,使气归脐,略存一存,后又使气徐徐上升,经头部,从口中呼出,此谓之一呼。

上面所述与《修龄要指》大致相同。概括《修龄要指》的修炼方法,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一吸便提,但吸气与上提有先后次序,先吸后提,非同时进行,这从“略存一存,此谓之一吸”,“然后用意念将气轻轻提起”等文字中可以看出。二是“一吸便提”与“一提便咽”的两个“提”字,为同一动作,指上提下部连及夹脊、双关、肾门,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两个“提”字内涵相同。三是上提与呼气配合。但如何配合这里的描述并不十分清晰,“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此一段文字是说在上提的过程中呼气,还是上升到头部后再呼气?不甚清楚。四是功法中上提由脐、夹脊双关直至后顶玉枕关、泥丸顶,有转周天的成分在内。

但后世认同《修龄要指》十六字诀修炼方法的寥寥无几,更多地是加上了自己的理解与发挥。

2、吸气与上提同时进行,不转周天,两个提的含义一致。

南怀瑾先生:“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胡孚琛在《丹道法诀十二讲》说,修炼十六字诀,“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两位先生对十六字诀的修炼认识与《修龄要指》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修龄要指》的上提是由下部提脐连及夹脊、玉枕、泥丸顶,有转周天的含义,而南先生的上提未说上提到什么部位,胡先生则明确是提(气)到肚脐间,没有后面的夹脊、玉枕等。二是吸与上提同时进行,吸气与上提配合,而非先后。三是前后两个提指同一动作,含义统一,即此提即彼提。这一点与《修龄要指》基本相同(但上提的部位不同)。萧志才先生在《怎么修“十六锭金”》一文中说:第一步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这八个字主旨是提肛与行气。双手向上挥动,同步吸气“提肛”,吸气进气流程是归脐(即人体下丹田);第二步操作“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一吸便提,气气归脐”,操作完成以后,马上操作“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一提便咽”,“一提”仍是进行“提肛”操作。萧先生的观点与胡先生类似,吸气与上提同时进行,吸气配合上提;两个提的含义一致:提肛(胡先生指提会阴),但与《修龄要指》所载的上提部位不同。

3、认同《修龄要指》上提转周天的意涵,但认为两个提的含义不同。

林书立先生在《十六锭金练法探析》一文中认为:《修龄要旨》的解说较为准确可靠,以下几点已较明确:吸气的意念运行路线是到达腹脐;提气入督时配合呼气;呼气的意念运行路线是沿着督脉上升而止于头顶泥丸;呼气之后咽津。但是,它的记述较为简略,有些地方还说得不大清楚。……清人编订的《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对此作了精当的解说,指出:“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又指出:“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脊骨,直至顶门。”如此,上述两个问题便都迎刃而解,而十六锭金的原貌也就较为清楚了。林先生所述的突出特点是吸气归脐,提呼至顶,即吸气入脐与提下部归脐同时进行,呼气提丹田气上行至顶,把《修龄要指》的“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这一提分成了两段两个提:“一吸便提”是吸气上提归脐,“一提便咽”是呼气上提到顶,前后两个提的内涵不同,此提非彼提。与《修龄要指》相同的是有转周天的内容。网上流传有五味堂版的《一秤金诀》炼法,与林先生所述大致相同,只是在呼法方面,除了到顶以外,还包括了下咽入丹田的内容。

上述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4、吸气提督,呼气到脐。

张志弘在《论仙家十六锭金》一文中说:其基本练习方式可概述为—扣齿,卷舌,用鼻子或鼻球鼻索轻轻吸气,吸气勿太满,全身放松,阴蹻微微一提,用意想着气由脊骨往上走,经夹脊,玉枕,入德门,依序经过脑中四窍(玄关,机台,灵台,乳哺),后由视神经看着气经心窍入胎元,再往下一吋三分,稍停,由嘴轻轻放气,有津液就提阴蹻咽津液,无津液则不咽,以此作法,作五次,七次,九次,十四次,二十一次皆可。

不二禅师在博文《解释“十六字金锭”养生法》中认为:(《修龄要指》)文中解释不妥,呼吸根本顺不了,修炼会出问题。……所以有必要对这十六字诀(后人称“十六字金锭”)重新研究。他研究的结果十六字诀的修炼方法是:鼻吸经泥丸(鼻撩天),而后下行;会阴吸气,提肛缩阴,上下合于肚脐;吸气未完,即引气往上走,至泥丸;下咽呼气,回肚脐。

二者与林先生最大的不同是提气入督为吸气,下咽呼气到脐,与《修龄要指》所述相去甚远,基本为作者个人的理解。

5、把十六字诀视为回阳之法等。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诀云:"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具体做法为:阳生之时,先是吸气,至会阴穴,然后以微意提摄之,随息归入下丹田(即脐内)。

这里只是阳生时才炼,与赵台鼎的《脉望》所载的“一吸便提,息息归脐;-呼便咽,水火相见”修炼方法相同(教外别传云: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一阳动时,急行此法)。

闵一得真人认为: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尾闾夹脊皆易通,而顶门一关最难通,故谓之泥丸。用功久之,则泥丸自通。……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泥丸未通,全在两提字用功夫,便咽,则通关以后事也(《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

这里,闵一得把十六字诀的修炼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以及提气(呼气)入泥丸;第二阶段,这样修炼一段时间,泥丸通了以后,再修炼便咽一事,以期水火相见。显然,这种修炼方法与《修龄要指》所载有着明显不同。

……

以上搜集各家对《修龄要指》所载十六字诀的解释,难免挂一漏万。但给我们呈现的一个事实是,各家一方面承认《修龄要指》最早披露了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而另一方面,对《修龄要指》所记载的十六字诀完整的修炼方法却又不能完全认同或者基本不予认同,阐释中大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从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十六字诀的修炼方法。上述各种方法中,我们谁能分辨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到底是哪家吗?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