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潮汕传统行当 | 标渔区捕鲚鱼演鱼戏

| 点击:

【www.fsgl168.com--工作计划】

捕鲚,鲚即凤尾鱼,古老的捕捞方法。

榕江之流,通连大海,河水随海洋潮汐涨落。海咸河淡,互相渗透,江中之水,常是淡中含咸,浮游生物极多,甚适合鱼类生长繁殖,故河中渔产极丰,尤以鲚鱼为盛。古时,沿河居民,皆以渔农为生,河中捕捞之业极盛。元、明时期,疍家渔船多聚于此,《岭南畲考志》有载:“霖蓝二都多畲户;官渔二都多疍家。”

疍家船之所以多聚于此,就因这里渔产丰富之故。明洪武年间,邑宰蔡善列“南溪渔歌”为揭阳古八景,也正是取自南河渔船特多之奇观。当年,捕捞之术也已很高明。掘考,那时之捕法已有:抛网、拗罾、饵钓、放钩、栅箔、围网、围坪……方式。插竿挡拦鲚鱼而圈捕之法,溯其创源,相传是仿自疍家渔船用竿拍水以吓鲚鱼,集而围捕之法所演进。

榕江两河渔湖河段设置大型围捕鲚鱼渔区三处,由是逐渐演成一种标渔区捕鲚鱼演鱼戏的独特风俗。

这一奇俗的由来,当从渔区之捕捞说起。其捕捞鲚鱼之方法是先选择河面较狭、水流较急的河段,用长竹竿配对横列竖插于河中,形成一排横截河道之相,当鲚鱼群顺流寻食游近竹竿排之间,竹竿受水流冲激而互相碰撞所发出的噼啪声响时,便不敢向前游进而徘徊于竹竿排之上游,由是鲚鱼群越聚越多。当潮水涨或落至将平之际,渔船绕排放网捕捞,一网可捕得鲚鱼数十担至百多担。

创设渔区的是渔湖潮尾渔人,于明朝初年便在榕江南河潮尾渡口河段设置第一围捕鲚鱼渔区。到明朝后期,此法传入该都塘埔村,塘埔人便又在榕江北河神蓝河段设置第二个围捕鲚鱼渔区。到清乾隆年间,渔湖京冈村人继之又在榕江南河竹港河段设置第三个渔区。

随着年代之增长,业主子孙后代的繁衍分布,渔区遂有逐渐增股、扩股和转卖等变迁。到晚清、·民国期间,三处渔区皆实行开标捕捞之经营方式。每年开春,由有股份者参加投标,以公开的方式,价高者得。并且,为充实乡人文娱生活、还规定每年七月捕季结束之时,承标者不论获利多寡,都得请一台大戏(潮剧)来村中演出敬神,称为演鲚鱼戏,由是演成一种固定风俗。每年演戏之时,除承标者备办礼品敬神外,凡有股份者,家家户户也随之备办粿品和大鱼、猪肉、鸡、鹅、鸭等礼品,一齐前往祠堂敬拜神明,并邀请亲朋戚友到来观戏,以增乡里热闹气氛。

来源:1860文化创意园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7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