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科普】中医基础理论-思维导图

| 点击:

【www.fsgl168.com--工作总结】

一、 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 :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理论和诊疗方法的传统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 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为专业基础课性质。

二、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理论体系的形成

1、形成标志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

2、体系的确立

《难经》:阐释并发展《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第一部临床辨证论治专着。

(《伤寒论》)、(《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中药学专着。

(二)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 :针灸学专着。

《脉经》:脉学专着。

《诸病源候论》 :病因学专着。

2、宋、金、元时期

《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学专着。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

张从正:攻下派

李杲:补土派

朱震亨:滋阴派

3、明清时期

温病学:温热邪气导致的外感热病理论。

《瘟疫论》:戾气导致外感热病理论。

《医林改错》:重视实践,发展瘀血致病理论。

4、近现代时期

中西汇通:主张西学中用。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

三、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指一个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上互相联系。

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在诊断上要综合分析。在治疗上要整体考虑。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联系

( 1)季节气候的影响

生理:夏季多汗而少尿,冬季少汗而多尿。

病理:冬春季多呼吸道疾病,夏秋季多消化道疾病。

( 2)昼夜晨昏的影响

生理:白天人体阳气盛,夜晚阳气较衰。病理:白天病情较轻,夜晚病情较重。

( 3)地方区域的影响

生理:南方人腠理多疏松,北方人腠理多致密。病理:地方病,如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辨别证候,讨论确立治则、治法。证候: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状:疾病过程中的临床表现。

病: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症状与证候的关系: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病与证候的关系: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

1、同病异治

相同的病,出现了不同的证候,治法不同。

如:同为感冒病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麻黄汤。

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银翘散。

2、异病同治

不同的病,出现了相同的证候,治法相同。

如:胃下垂、肾下垂、直肠脱垂、子宫脱垂为不同脏腑病变。若均表现出为“中气下陷”证,则均可采用“补中益气升提” 之法。

—END—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28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