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墨池·学术关注」“写意徐生翁”系列专题——白砥篇

| 点击:

【www.fsgl168.com--工作总结】

白砥肖文飞 汪为新

金泽珊 李双阳 徐右冰

陈培站 彭双龙 冯错

采访人:冯错

采访对象:白砥

策划:大生&冯错

采访时间:2020.5.20

————————————————————

冯:此次绍兴博物馆展出您没有看到徐生翁没有出版的新作品?

白:这次绍兴博物馆徐生翁书法展,印象当中应该有一些以前没有出版过的作品,早中晚期都有。

冯:今天再次看徐生翁,和之前有没有认知上的变化?

白:我从80年代开始关注徐生翁,特别在读研究生阶段,比较投入地学过他的书风,我认为它是绍兴近现代书法史上继赵之谦之后,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位书法家,这个看法至今没有改变。以前我觉得他更多的是在碑学实践上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但是这次在微信上,我看到他早期为朋友题写蒲华的一幅《灵芝野菊图》以后,觉得他同时也是一位碑帖融合的大家,只不过这样的作品不多见。晚年有一些手札,应该也是这种碑帖融合的感觉,和其他一些碑帖融合的书家比,徐生翁是“以帖入碑”的,他的使转应该是小幅度的,主要的字架受二王、黄道周等古人的影响。

绍兴 · 徐生翁书画展览现场(图一)

冯:徐生翁这种风格的产生,和绍兴的地域文化有没有某种内在的关系?

白:在近现代绍兴书家中,赵之谦、徐生翁最具代表性,赵之谦生前曾经着有《章安杂说》,里面有一句话:“书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继学大儒,必具神秀。故书以不学书,不能书为最工。”这句话沙孟海先生曾经谈到,意思是说赵之谦有理想,最后无法实现,徐生翁可能看到过这篇日记,所以他觉得徐生翁是赵之谦理想的实践者。但是我个人觉得赵之谦晚期的书风已逐渐从他前中期那种清俊转入了厚拙,像《梅花庵诗屏》这样的作品就是如此。而徐生翁未必真见过《章安杂说》,我觉得徐生翁的个性与审美意识决定了他的书风在朴实硬拙的追求上,方向与赵之谦的理想相一致。

这种感觉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绍兴的历史文脉相一致。绍兴有北方人的基因,多具有耿直、固执、独立的性格,表现在艺术上也如此。比如明代中后期的徐渭狂放不羁,一代文豪鲁迅卓尔不群。徐生翁虽然一辈子没有出过浙江,一生的活动基本上是在绍兴这个小范围之内,但他内心那种不屈服于人的个性,造就了他在书画审美与实践上的一种孤傲与独立。

绍兴 · 徐生翁书画展览现场(图二)

冯:同被称为“孩儿体”的谢无量和徐生翁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

白:在近现代书坛徐生翁与谢无量的书法都被称作“孩儿体”,谢无量是个大学者,文史哲乃至西方学说都有研究。他认为“书法不难于谨严,而难于烂漫,不难于成熟而难于生拙。”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徐生翁的追求相吻合,当然谢无量的书法多烂漫,徐生翁则多生拙,两者皆为艺术中的最高境界,我觉得谢无量擅于使转,但字架多见碑意,徐生翁则多顿挫,长在重拙,两者各有千秋;从形式上看徐生翁多画面感,而谢无量多文人气。

冯:之前您说徐生翁最大特点就是“硬拙”,可否展开说下?

白:曾经谈到徐生翁书法最大的特征是硬拙。硬指的是用笔线条的质感,还有就是奇崛;拙是指结构、章法、体态。徐生翁书法的硬拙贯穿了他整个一生的三个阶段。早期他署名李徐时的阶段,就体现了他这种刚正不阿的秉性,但早期书风多硬而直,用笔有时候嫌单一了一些。中期李生翁阶段用笔动作已经很丰富,结构追求奇崛。晚期的徐生翁这种硬拙体现在凝练、厚重、天真这种感觉,“孩儿体”的这种味道可以说是相当明显了。

冯:再次谈谈徐生翁给当代书家的启示?

白:徐生翁的书法可以说像黄宾虹的绘画一样,理解并接受他们需要时间与过程,应该说他对当代书风在追求碑派书风这个大背景下,具有相当的启示作用和价值,我们也期望中国书坛会随着艺术表现与艺术审美探索的深入,能够对徐生翁的书风有更多的理解,但艺术永远属于少数人,所以说徐生翁的风格也可能永远被少数人接受,我觉得用“曲高和寡”这个词来形容是最贴切的了。

——————临摹部分——————

徐生翁原作(一)

白砥意临徐生翁作品(一)

作品名称:意临徐生翁“长虹晴岫”联

作品尺寸:110X96cm

创作时间:2020.5

徐生翁原作(二)

白砥意临徐生翁作品(二)

作品名称:意临徐生翁“识密意惬”联

作品尺寸:190X85cm

创作时间:2020.5

白砥写意徐生翁笔意(三)

作品名称:杜甫诗一首

尺寸:47X47cm

创作时间:2020.5

白砥·“写意徐生翁”感言:

我学徐生翁有字法的拙,也有用笔的厚,但我这拙与厚,更多用隶意,而生翁先生则多北碑法。我总是时时刻刻想用绵柔去体现,比徐书少了许多提按动作的显露。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