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本

后洲,新与旧交织出的罗曼蒂克 | 暴走福州

| 点击:

【www.fsgl168.com--合同范本】

"

后洲,一块位于台江南部的繁华之地。

古时,大庙山以南均为水系,后因泥道淤积形成沙洲。

后洲之名便源于「大庙山之后的沙洲」。

"

···

后洲,台江码头的所在地,中与西、新与旧在这里融洽地交织在一起。

这里有纵横交错的马路、人流熙攘的中亭街、上了年纪的洋房、历史悠久的中平路老屋、美食云集的小桥与老药洲、盛极一时的榕城老街、充满回忆的和平市场……

无论年纪大小,每个人都能在后洲寻得一份快乐,暂时放下生活所带来的烦恼。

「福建自古是多猴之地,早在唐宋时期,各地就有猴精传说和猴王庙。」

后洲也有一处供奉猴的庙,名叫「霞江清泉庵」,位于苍霞公园内。

△霞江清泉庵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它,供奉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除怪降魔、扬善除恶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霞江清泉庵内齐天大圣像

庵的建立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有一年闽江发洪水,从上游漂来一个阁子,江边的乡人几次三番欲将它推走都无果。待洪水退去后,乡人将其抬到岸上,发现里面写着「孙黑白三圣爷」的字样。为保来年不受洪灾的侵扰,乡人们将其供了起来。

△齐天府牌匾

虽然洪水泛滥的年代已经过去,但如今的清泉庵依旧面朝闽江,在习习江风、阵阵花草香中屹立着。庵的周围满是散步的老人与嬉戏打闹的小孩,静与动在江岸边相融。

早年间,拥有多个码头的后洲住着一群漂洋过海来到福州贸易的外国人士,这是后洲有不少西式建筑的原因。

从清泉庵出来,往北边走,一座藏在小巷里的红砖教堂闯入了我的视野。

这是一座名叫「苍霞基督堂」的百年教堂,是依照英国皇家威斯敏斯特教堂设计的,礼拜大厅屋架为英国16世纪都铎王朝流行的锤式木质屋架。

△苍霞基督堂旧照,源于网络

△苍霞基督堂内部,源于网络

教堂的背面,砖红色砖块铺陈的墙面,百年过去后依旧看得出往日的风韵。

教堂的正面,有一个红色的尖形拱门,门的下方是摆满绿植的扶梯,门的上方写着「基督堂」三个大字,屋顶上立着红色十字架,阳光透过高高的玻璃窗,在教堂里洒下一片碎金。

△苍霞基督堂俯拍图,源于网络

站在教堂门前的石阶上,我开始好奇百年前信徒们做礼拜的场景。

比起人来人往的泛船浦教堂、花巷基督堂,苍霞基督堂是恬淡的,它隐于巷中,是一个适合放空的安静空间,与背后车水马龙的中亭街形成了强烈对比。

遗憾的是,教堂周边近期正在施工,开放时间尚不明确。

「祖传彭记水煎包、依眼粉干、江南酥匠、糖葫芦、阿明大排档、安庆元宵店、耳聋伯元宵、小田豆浆……」

许多小有名气的店,吸引着各地食客来后洲一探究竟。这里也有不少古早味小店,勾起福州人的共同记忆。

达道路,是许多福州八中、华伦中学的学生与周围上班族的第二食堂。

达道车站的背后,藏着一个别有洞天的美食桃花源,名叫「达文里美食街」。不到50米的小街里,藏满了美味。

其中彭记水煎包是我最常光顾的一家店。这家老店从先前的洋中路搬来达文里,许多老食客跨越大半个台江,就为了吃上一口这里的煎包。

这里的菜单是直接贴在玻璃门上的,方便食客在进店后快速下单,节省后续排队的时长。

一碗锅边与一份招牌水煎包是绝配,咸鲜的汤头碰撞上香酥带汁的水煎包,令人食指大动,不知不觉便填饱了肚子。

在店里吃饭,时常可以看到结伴而来的老人家,寻一张方桌,点一份招牌,聊一聊家常;也能经常看到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手持相机,记录下美味飘香的瞬间。

与彭记水煎包一墙之隔的,是同样小有名气的老店「依眼粉干」。

饭点前后,店内总是满座,到店的客人,一时找不到容身的位置。店外,停了一排外卖车辆,这是食客对依眼粉干最好的肯定。

卤味配粉干一直是老福州人的心头爱,一碗用料简单的粉干,配上用秘制卤汁煮过的卤味,简单的一餐就让人心满意足。

中亭街的入口,有一家飘着浓浓香味的平价蛋糕店,这家店名叫「江南酥匠」。

「来一份菠萝蛋糕、蛋挞、蛋黄酥、老婆饼……」站在我前面的食客熟练地点着单。

在其他食客的安利下,我买了一份这里的蛋挞。

烤的酥脆的蛋挞伴着奶香,表面焦黄,内里软糯。一口咬下去,酥脆与绵密的口感在唇齿间交织,香甜的气味在口腔中弥散,仅仅三元的蛋挞却带来了幸福感。

吃完蛋挞,一位卖糖葫芦的爷爷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我经常在校园附近听见「五毛一串,五毛一串」的吆喝声,寻着声找去,便一定能看到手持木架卖糖葫芦的老爷爷。

中亭街的一角,停着一辆老旧自行车,车上支着一根插了不少红彤彤的山楂串和黄色的余甘果串的木架。自行车旁站着一位高高瘦瘦的老爷爷,与儿时不同,老爷爷并没有叫卖,只是默默地站着,等着来买糖葫芦的小孩子与「大孩子」。

被糖衣浸过的余甘果是我的最爱,甜甜的糖衣下藏着清爽、略带酸味的余甘果肉。爷爷卖的余甘果串还是我记忆里的味道,只是不知道下次是否还有机会再吃到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果,好像离了福州,便很难再找到用余甘果做成的糖葫芦了。

吃饱喝足后,穿过透龙桥,就来到了台江最大的一块旧批发市场。这里集合了电子、服饰、服饰展示用品、鞋业、美食等不同种类的店铺。

这是一片被居民楼与中亭街包围的批发市场,它是中亭街的生力军,十几年里与中亭街形影不离。它也是周围居民的深夜食堂,夜幕降临后,居民们纷纷下楼来到这里找寻美味。

记忆中,十几年前的这里热闹非凡,一度是时尚的代名词。这里有哼着小曲来拉货的商人,拎着大包小包来采购的散客,沿街摆摊的小吃摊贩,不绝于耳的车喇叭声。

与昔日相比,如今这块旧批发市场略显冷清,街道两边只剩下了断断续续来拉货的商人。

「我们在这里开了十几年了,主要就是供货给中亭街里的服装店。」

不大的店里,整齐地陈列着不同型号、不同颜色的模特道具。十几年前,人们喜欢浓眉大眼、身材高挑的洋模特道具,如今为了更符合现代人新的审美,店里所卖的模特道具也更加简约。

昔日的繁荣褪去,留下的是还在坚守着生意的商人。不知道这块在飞速流逝的时间中,显得有些陈旧的批发市场,还能在后洲存在多久。

后洲不仅有充满烟火气息的老街道,也有福州新晋的一处网红打卡地,老街道在近两年有了新的生机。

中平路的重生,便是后洲新生机的最好体现。郁达夫曾说,中平路是「中国版的莱茵河畔」。

△中平路上的老式三轮车

将时间拨回一百年前,当时的中平路街道两侧尽是灯红酒绿,林立着私家花园、酒馆报社、高档酒店,来往的都是达官显贵、名流绅士。

从繁华到破败,再从破败到新生,这一走就是一百年的时光。

中平旅社的前身,是1914年创办的「嘉宾洋菜馆」,宾客主要是各国领事馆、洋行人员、新派学生等,是福州历史上首开「洋荤」、最早卖西式牛排的高级餐厅,郁达夫将嘉宾洋菜馆的这份浪漫记录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中。1975年,它由国营单位接管,后改为中平旅社。

重修前的中平旅社年久失修,墙面斑驳。修复后的中平旅社在保留了原来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质感的小招牌、精巧的欧式复古路灯与邮筒,带着我们进入了旧时光的罗曼蒂克里。

旅社阳台向着阳光生长的小花,小巧纤细,尽力舒展,星星点点的花蕊中,仿佛展露出旧日的风情和惬意。

新生的中平路似乎在慢慢找回它失去已久的繁荣。

后洲,一个新旧交织、中西合璧的台江老街道,正在新生中。

这里留存着老福州的痕迹,同时也焕发着新的生机。它值得每一个人仔仔细细地压一次马路,无论你是生长于斯,还是慕名而来。

近期回顾

五四路CBD早安咖啡加油站:喝咖啡,别端着|有福利一家比你起得早的咖啡馆

闽籍作家笔下的春天:四月晴好,春醪甘甜

「宇宙中小小的灵魂/轻柔的泛在春海里」

小人国里故事多|一周居家艺文

天马行空的想象。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