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范文

4个小故事,看清你的人生境界

| 点击:

【www.fsgl168.com--党团范文】

缘起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常带着一些错误的问题在寻找答案,比方说“核心价值”,什么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呢?

如果你深陷其中,就会纠结痛苦,因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核心价值”。不信,你问问自己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我能为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是什么?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价值,不要弄一些没有目的、没做来由的问题。

与此类似的错误的问题还有很多,比方焦虑“产品同质化怎么办”,而产生这种错误的问题的原因,往往是从概念到概念,忘了最终目的,没有深入实际,没有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

以下四个故事,代表了我们人生和工作的四种境界状态。

盲人摸象

四个盲人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就去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说是一把大蒲扇;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说是根大柱子;老盲人摸到尾巴,说是一根草绳。所以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千万别认为盲人摸象是别人的笑话!你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盲人摸象。谁也免不了一定程度的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是在盲人摸象。不知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知道,特果断,特有魄力。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办法多,那不是说别人,就是说我们自己。

所以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这很重要。保持敬畏之心和如履薄冰的态度,这很必要。果断和魄力,也是必须的。做任何决策时都要提醒自己:我是在盲人摸象,没摸全,多一分警醒,就少一分错漏。

现在说大数据时代,不仅能把整头象摸得纤毫毕现,还能摸到它的过去未来,但我想我们还是走不出盲人摸象:一方面象不是只有一头;另一方面它会变;最后一方面竞争者也在摸。

小马过河

一匹小马要过河,可是不知道河水深浅。问老牛伯伯,牛伯伯说没问题,才过小腿,你过吧。小马一听,放心大胆准备过河,松鼠大喊叫住了他:“水很深啊!去年我的一个小伙伴就在里面淹死了!”小马不敢过了,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他,要自己试了才知道。他小心翼翼试了,不深不浅,刚好过了河。

这个故事也很生动地传达了我们时常所处的状态:要做大事,这河过不过得去呢?要说是有机会过得去的,前面成功的榜样一大堆,他们不都过去了吗?但其实失败的例子也有一大堆,只是死者都没留下名字,咱不知道而已。所以看别人都没用,还得弄出自己的一套。

企业经营过程中要过一条又一条的河,还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形象。因为人家修好的大桥,不是给你过的桥。你得自己把那桥再修一遍,而且别人修得起,你不一定修得起;别人修不起,你不一定修不起。别人过得去,不等于你过得去;别人过不去,不等于你过不去。

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并无赞叹之色,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而已。

陈尧咨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熟练了而已(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华杉老师说,做策划一定要按套路走,做设计一定按样式来,才能保障“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什么都没有“手熟”靠得住。

有人瞧不起套路,不屑地说“就只有那一套!” 还真就只有一套,不能有两套,两套就不精了。你觉得别人套路简单,但你就是不会。你照着卖油翁那姿势倒油,你就倒不进去;你照着刘翔的套路跨栏,你还是跑不了他那么快。所以说套路要精,功力要深。要想功力深,就要一辈子只练一个套路。

有人问,要是遇到问题你这个套路解决不了怎么办。越是一件事都不会的人,越是担心这世上如果有我不会的事情怎么办。一旦他真正会了一件事,他就懒得关心其他事了。

庖丁解牛

有一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

“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刀刃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这就是庖丁解牛,对事物的洞察和把握已到了穷尽的程度。

无论多么伟大的英雄,都是在盲人摸象、小马过河、卖油翁这三种状态打转。所以庖丁解牛这样的事,解牛或许可以,解事绝无可能,就当他是庄子的神仙故事吧。

华杉老师说,“惟手熟耳”是华与华方法的最高境界。我是华杉老师的学生,当然也追求“惟手熟耳”。

以上内容来源于华与华《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