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范文

【文明•榜样】陈朝华:从军人到商人,变了身份不变初心

| 点击:

【www.fsgl168.com--党团范文】

 青春年华,穿上军装,他是保家卫国的人民卫士;知命之年,反哺家乡,他是增收路上的性情中人。他叫陈朝华,一个五十六岁的创业者,一个心系乡民的带头人。

  1983年,时年十九岁的陈朝华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参军入伍;1984年,刚满二十的他扛起钢枪,作为尖刀班战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山”战役中率先冲上敌军阵地,1985年双腿在战斗中受伤,陈朝华也因此遗憾退伍。

  回到家乡,他先后在多个单位工作,1992年,为实现更大人生价值,陈朝华正式走上从商道路,先后辗转办过煤矿、做过建筑,2014年,在小有成就之时,五十岁的他转而回到生他养他的六枝特区落别乡,成立六枝特区朝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零转型走上了农业之路,在千亩荒山之上建起茶园,为家乡父老筑起发展“摇篮”。

  循着发展的轨迹,沿着六枝特区落别乡的群山一路向上盘旋,来到海拔1500米之上的朝华茶园,8200亩“绿色经济”布满山头,伴着秀丽景色,务工村民正在园中忙碌,用双手追寻着各自的幸福。

  这里便是见证陈朝华发展初心的地方。

  开路上山,平埂种茶。从高楼到山野,在2014年底,以家乡为归途的陈朝华开始带着一众村民在山中谋发展,亲手将一棵棵茶树悉数种下。

  树苗累年生长,成效日益显着,如今,8200亩茶园全面投产,采茶高峰期,每天900余人的采茶队伍在园中共同拾取希望,用勤劳陪伴着山野的蜕变。

  管护、采收、加工……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园有着极大的用工需求,人员“就近而取”,为老百姓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是陈朝华通过茶园回馈家乡的方式之一,“在这里,只要勤劳肯干,人人都有收入,人人都能致富。”这既是他对自己“回归”的要求,也是发展中一直在实践的目标。

  2017年8月,为了让六枝茶产业闯出一片天地,在陈朝华的主导下,凝聚起了六枝特区十多家茶企业,成立贵州合力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抱团发展的方式,让六枝茶产业形成合力,携手共同绘制着六枝茶产业发展蓝图,用自己的力量助力着家乡产业跨上新台阶。

  此外,在茶叶生产加工的同时,陈朝华还着力挖掘茶的药用价值,提取茶叶蕴含的有益元素,让茶产业发展走上新路。

  随着茶叶基地的发展壮大,短短6年间,陈朝华为茶园发展前前后后投入了4800余万,共计支付务工费用近千万,带动了茶园覆盖的3个乡镇6个村1000多户近4000人实现增收4000余元以上,让这里世代久困于穷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在参与中重拾信心。

  “让群众做的放心才能让自己安心。”一个个动人的数字和成果背后,是一片浓浓的发展情怀,从种下到采收,茶叶有着多年的生长期,前期只投不收,也曾让“转战”的陈朝华举步维艰,但是无论多困难,对于务工群众他从不欠账,工资现做现结,也成了茶园用工一以贯之的原则。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发展之果还之于民。在今年年初,陈朝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从村民手中流转的3000亩土地连同茶树一起交付回给村民,让村民自行管护采摘茶叶,再以高出市场5元的价格进行茶叶统一回购,将几年的种植成果无偿让给村民,让村民坐享发展。

  “当过兵、打过仗、受过伤、下过岗”,经历过军旅生涯洗礼的陈朝华用这12个字总结自己的小半人生,几经辗转过后,他选择回到原来的地方,将初心绽放在山乡之间,为家乡做着更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56岁的陈朝华还一直奔走在创业反哺的道路上,围绕茶园,打造集农业、旅游、医药、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产业。

  发展不停,奋斗不止!依托已有茶园基础,一个康养中心的修建已然提上日程、挂上图纸,陈朝华细心算道:“康养中心建设完成,护理、卫生、安保等,固定用工少说也要一百四五十人,到时候还能解决更多的人员就业,激发出家乡更多的发展潜力。”

来源:天眼新闻

六盘水文明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