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谷鸣:末代书家柳公权之后,世间再无书法

| 点击:

【www.fsgl168.com--工作总结】

我们看下柳公权的家谱:

三件小事总结柳公权:

小柳学书于颜公

颜真卿老年75岁的时候,柳公权6岁。

颜真卿75岁时奉旨平叛李希烈,有这个史料记载,可以分析此时鲁公身体应该还算硬朗,起码绝不是病怏怏的老人。那6岁的小柳同学是否有机会接触颜真卿,并求学笔法呢,我相信是有可能的。

柳公权,二十九岁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官至太子少师,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其兄,柳公绰(765-832年),官至兵部尚书。但很遗憾,笔者暂无资料可查其父的信息(如有同学查阅到柳父资料可以留言)。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其兄弟二人均官居高位,柳家在唐朝极有可能是官宦世家。柳公绰比颜真卿小56岁,假如长子柳公绰出生时,柳父20岁,那么由此推断,颜真卿75岁老年时,柳父39岁左右。如果柳家是官宦世家,那柳父与颜真卿同朝为官,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在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发生于天宝十四年(755年)的一天,6岁的小柳同学牵着39岁的父亲的大手,到颜真卿府上做客。小柳同学自幼喜书法,目睹大师风采,是不是要拜师?笔者认为:极有可能。

大柳举荐小柳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崩,由唐穆宗李恒即位,这一年,柳公权42岁,其兄柳公绰55岁。

时年柳公绰在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于是小柳升任尚书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八十八》:公绰尝寓书宰相李宗闵,言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侍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徙散秩。乃改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文宗复召侍书,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乃迁右司郎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文尝思之,复召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

小柳已成老柳

大中十二年(858年)正月一日,宣宗在元旦举行朝会,柳公权年已八十,便在群臣之首向宣宗称颂祝贺,因含元殿较远,柳公权到时因年迈已感疲惫,在称贺之后,本要为宣宗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但柳公权误称“光武和孝”,因议事官恨他不退休。惨遭御史弹劾,罚一季的俸禄。柳公权在三品、二品班列三十年,直到唐懿宗咸通(860年-874年)初年,他才以太子太保之职致仕。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时年八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师。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八十八》: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六年卒,赠太子太师,时年八十八。

以上三件事来回忆柳公权的一生实在单薄无力。不过,搜遍史书也确实如此。唐末分裂之前,大唐的回光返照正好被柳公权的一生赶上。生此五战乱年代,实乃书家大幸也。否则,书法史上就少了一位璀璨的明珠,也不会有柳体雄霸至今了。

那柳公权的后人是否学到了笔法呢?答案是否定的。

其子其弟其孙历史史料无清晰记载。

从这个角度,可以分析出其后代或已泯泯众人矣。

那柳公权是否有弟子流传于世呢,答案亦是否定的。否则遍观史料,不会不留下蛛丝马迹。

末代书法家的离世,也意味着书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遗憾之情莫过于36岁的怀素返回故乡时刻意绕道东都洛阳凭吊坟头草已丈许的“草圣”张旭的遗憾。

不过世间还有张旭的弟子颜真卿(709-784),怀素与其关于笔法的对话有幸被陆羽记录了下来,传世书论《僧怀素传》

大宋王朝建立,唐后五代十国持续近百年,书法世家要么亡于战乱,要么为生存应顾不暇。至此世间无书法。

看完三件事:

1,点赞,让更多热爱书法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耍流氓!)。

2,关注笔者不走丢

3,关注我的公众号“谷鸣书社”,窥探晋唐笔法。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0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