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范文

南宋着名酷吏,一手婉约词惊艳世人,百姓爱戴,朝廷说他杀人如麻

| 点击:

【www.fsgl168.com--党团范文】

1172年春天,安徽滁州被战火摧毁,居民们住在茅棚里,又冻又饿。这时,辛弃疾上任了。他招募流民耕作,又训练民兵开荒种地。夏天,滁州粮食丰收,温饱难题迎刃而解。之后,辛弃疾采取了税收优惠的措施,吸引商贩来滁州做生意,又用财政资金无偿贷给居民盖新房。几个月下来,滁州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乐生兴事,民用富庶……荒陋之气,一洗而空矣”。

因为这次成功的维稳经历,辛弃疾被朝廷列入了“救火队长”的名单,哪里有了不稳定的苗头,都会派他出马。1180年,江西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粮价飞涨,一些不法奸商囤积居奇,饥民们忍无可忍,暗地里酝酿抢粮。再次临危受命的辛弃疾仍然有办法:出台新规定,囤积居奇的人一律流放,抢劫粮食的人一律处斩。接着,他又拿出官府的铜钱、银器等财物,让精明强干的市民拿去购买粮食,限期一个月内回来销售。没多久,粮食供给有余,粮价应声而落。

辛弃疾非常崇拜朱熹,说从尧舜数起,“如公仅有两三人”,而且对他始终以师礼相待。尽管朱熹对辛弃疾的才华和能力也极为称道,但辛弃疾在湖南创建飞虎军,朱熹很不以为然,批评他热衷军功,不管百姓的负担。几年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朱熹被赶出京城,理学也被贴上了伪学的标签,弟子们杀头的杀头,贬职的贬职。辛弃疾虽早已退居在家,还是受到牵连,仅有的一些级别和待遇也被剥夺。

1200年,满怀悲愤的朱熹在福建病逝。当朝宰相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禁止为他送葬。朱熹的葬礼很冷清,他的弟子、门生和信徒虽多,却因为朝廷禁令而却步。正当人们感叹世态炎凉时,辛弃疾却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葬礼现场,祭奠之后,献上了自己的悼念文章,称朱熹为“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如生”。患难见知交,说的就是辛弃疾这样的人。

1181年冬天,辛弃疾改任浙西提刑,还没有到任,就遭到了监察御史的弹劾,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由此,辛弃疾有了酷吏的名声,随即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辛弃疾曾奉命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乱,之后在给宋孝宗的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对种田的老百姓,州郡的官员会过度征收赋税;县一级官员会征购各种名目的物资,底下的办事人员会用各种名义索、拿、卡、要,地主豪强会兼并田产,而盗贼又会抢劫和掠夺,老百姓不去当盗贼又能怎么办呢?

基于此,辛弃疾认识到,真正该严格管理的是各级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这成了他日后处理政务的出发点。他对手下官吏非常严苛,动不动就进行法律追究,那些官员都吓得心惊胆战。相反,他对百姓却非常宽厚。做福建提点刑狱的时候,给犯人判罪遵从的也是宽厚的原则。一次,他派下属到某县复审囚徒。下属经过仔细审核,释放了五十多人,只留下十多人。这么多的案子被翻案,县令气坏了。辛弃疾听说后,亲自对这些案件进行审核,最后全部依照了下属的处理意见。

辛弃疾之所以被人污以酷吏,主要还是他不肯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辛弃疾自己都说:“臣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敢说敢做,不愿迎合别人,更不理会各种潜规则。于是,他和庸碌保守的南宋官场风气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王爱军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0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