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沉思录读书随笔

| 点击:

【www.fsgl168.com--读书】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是一本由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所写成的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沉思录读书随笔篇1

  读《沉思录》时,总感觉它不是有某种体裁的书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戏言自语,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我作为一个青少年,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所应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忍耐的、该发泄出来的……我从中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远离奢华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赚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们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更进一步,才能再次升华。

  《沉思录》这本书在帮助我前行,引领我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沉思录读书随笔篇2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他的时候”--------这是何怀宏对于《沉思录》的评价。一点都不错,除拿起这本书,我的脑子很乱,感觉作者写得也很乱,不能进入到书里的境界。但是,某天,我放下手中的一切,平静下烦躁的心情,把书捧起,渐渐地,被作者的精辟观点,深刻的思想所吸引,沉入到其中,不能自拔。

  丰富的人生造就敏锐的视觉-----对作者的评价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隐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这是罗素对于作者的评价。没有丰富生活经历的人是不会有深层次的感悟的,内心世界也不会如此浩瀚。说他是个悲怆的人,想必作者经历了太多的世事磨砺。丰富的人生是好作品的基础,丰富的人生促使作者写出了精神盛宴。一些我们生活中不经意的感受竟然如此触人心弦。

  使你的智慧仅仅用于正直地行动----摘自作者的观点

  自以为聪明之人做出不“聪明”之事大有人在,所有的贪官那一个不是“聪明”之人,不“聪明”能走上为官仕途吗?没有官那来的权,没有权到那里去贪,不贪能绳之依法吃狱中之苦吗?在社会上把自己视为非常“聪明”的人,就等于把自己已置于“愚蠢”的行列里来了,毫无疑问,越是精致的,便越是脆弱的,相反,傻瓜的脑袋才是世界上最硬的。当然,并不是说聪明不好,聪明是人的智慧体现,要把聪明的才智用到正道上去,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之人。

  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摘自作者的观点

  最长久的名声也是短暂的----摘自作者的观点

  非常正确。历史不代表未来。成功一次并不能永远使自己处于优势。从我们学生时代到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都能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往往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稍一松懈就失去了优势。人生就像一座山峰,永远需要我们不断攀登,没有停歇的时候。关注要我们的每一步,走好我们的每一步,不要去遥望山顶,因为那太遥远,也不要看脚下,因为已经走过了。在上山的过程中不要被负过多的包袱,包括名声。名、利都是身外之物。

  沉思录读书随笔篇3

  早就耳闻《沉思录》是一本好书,但我总认为这样的书太过高深,不适合我们读。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它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大错特错了。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曾经说过“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一个人写下了它,两千年后也还一定会有人读它”。没错,这是一本经久不衰的书,读完它,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美国的一位教授费迪曼在他的著作《一生的读书计划》中将《沉思录》列为必读书目之一,而温家宝在视察南京工业大学时也曾说过《沉思录》是他的枕边书,他可能读了有100遍了,天天都在读,由此,《沉思录》的价值可见一斑。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是一本由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所写成的书,因此字里行间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这就让人感觉这些文字仿佛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朴实真挚,直抵人心。作者马可·奥勒留在位近20年,这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发的时期,所以作者通过《沉思录》表达了自己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接下来,我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感悟。其一,马可·奥勒留说,我们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的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们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真诚。是的,世界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对自己好。面对那些图谋不轨的人,我们该做的就是宽容他们的罪行,并通过我们的善意感化他们,让他们向善;反之,如果我们以怨报怨,那么,得到的将会是永远的不安宁。

  其二,“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颂别人的威名后亦与世长辞”,这句话应该可以说是我借的这本书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了,每一页都印有这句话。从古至今,名声始终在我国享有很重要的地位。不知有多少人劳碌一世,只为给后世留下名声。我们都学过唯物辩证法,在此,不妨我们就用它来看待名声。首先,当一个人想要有一个好的名声之后,他就必然会为之而努力。这时好的名声对他来说就犹如一个指路明灯,指引他不断奋进。然而,一旦他的梦想成真了,他就必然会想尽一切方法来保持它,此时的他整天劳碌,去只为了一个虚名,这又何必呢?何不学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呢?因此,我们不能为“名利”而遮住双眼,不能为“名利”所束缚而失去做自己想做之事的自由。

  其三,“如果你能走正确的道路,正确地思考和行动,你就能在一种幸福的平静流动中度过一生。这两件事对于神的灵魂和人的灵魂,对于理性存在的灵魂都是共同的,不要受别的事情的打扰。好好地坚持正义的气质并实行正义,这样你就能消除你的欲望。”走正确的道路,正确地思考和行动,这两件事情谈何容易啊!人的一生总会多多少少的走一些弯路,把弯路走直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因为他多看了几道风景。不过,无论是弯路还是直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找寻正确的道路,只有路对了,所有的思考和行动才不会白费。此外,马可·奥勒留还提出我们要消除欲望。自古儒家就宣传禁欲的思想。当然,禁欲不是消除所有的欲望,人的衣食住行是正常的欲望,这当然无可厚非。准确的说,禁欲是要禁止各种贪欲。为此,我们要实行正义,只有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地做人,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安宁。

  其四,这本书是马可·奥勒留对自己的反思,这正证明了一句话“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这句古训大家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呢?因此,我们不妨把视线从别人身上移开,重新审视自我,以容己之心容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这样我们才能看清自己存在的不足而因此不断完善自我。

  ……

  总而言之,《沉思录》这本书给我的感悟真是颇多。读罢全书,我还在不断地思考,思考……我明白了它的价值,也铭记了它给我的教诲,并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它好好地运用,实践!

  沉思录读书随笔篇4

  书桌上的白纸已经被风刮得凌乱不堪,有的安静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关得留下一条缝隙——吃得稍肥的飞蛾无法进入的缝隙;然后,满意地回到书桌旁,继续沉浸在《沉思录》中感悟人生。

  “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无谓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够承受苦难,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

  联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贫,或长或幼,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说的那颗坚强的心。他们用自己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将这种与苦难对抗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英雄,伟大的英雄!

  美国女作家之一海伦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在读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我至今都难以忘却;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许。

  曾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对于泰戈尔的‘距离论’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极其赞赏;但海伦那一份不很优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让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

  对于海伦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她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其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和教育家。

  在此,先撇开一些表面的东西,注意整个过程。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克服困难的过人毅力,没有坚强的赤子之心,怎么可能接受神明的安排,又怎么可能从如此的遭遇中站起来呢?

  这是一种属于人类的潜志。它在我们内心深处存活着,时刻等待着爆发。神明对于人类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请不要抱怨或是庆幸,因为你现在的状态都只是暂时的,每个人都拥有那种潜志,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只要你去争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国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就有着一位伟大的作者。

  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也没有放弃写书。在他写完《史记》的同时,实际也为自己写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来,这本《史记》的历史意义,已不仅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从窄而言,是司马迁的精神,从广而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条巨龙,在磨难中存活,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蒸蒸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着多少不灭的灵魂,它们将英雄的坚强诠释,它们将英雄的精神发扬。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难的压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感悟之余,回过神,微微光晕打在《沉思录》的其中一页上,有一只飞蛾,正在用自己臃肿的身体拼命往窗里挤动……

 

沉思录读书随笔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dushu/24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