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交响乐心得体会分享范文

| 点击:

【www.fsgl168.com--读书】

交响乐心得体会分享范文1

  通过本课程,我对交响乐有了一定新的认识。

  首先当然是对于交响乐基础知识的一些了解,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此外还有对于一些乐理的了解。或许这些东西平时都不会用到,但是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些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对于交响乐的一些里程碑式人物的了解。贝多芬、莫扎特、圣桑、舒伯特等人物虽然是如雷贯耳,但是却着实缺乏了解,课上老师细心地为我们一一介绍他们,并且播放了一段段他们经典的乐作篇章。或许只是十多分钟的欣赏,然而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一听就十分熟悉的曲目,此时就显得更加亲切。 当然,还有对于乐器的一些了解,正是通过这组成交响乐的一个个小部分,才能更好地了解交响乐这一不同的文化。

  谈到这门课,说实话,主要是对于交响乐这一对于现在边缘化的艺术的一种好奇与喜欢。我是来自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系,平日中必修课都是一些理工科类的课程。当然,我也能从交响乐中得到一点启示,例如从音乐中领会谱曲者的心境,理解乐曲中的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很多也是需要自己的理解,方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课。但是我想说,交响乐鉴赏这门课,更多是将我从繁忙的课业中拉出来,体会一种不一样的节奏。

  谈及建议,对于老师的为人还有授课的内容等等都觉得值得称赞。很多方面都是同学需要提升。当然,我也建议老师适当地为同学们每周布置一些小任务,不必检查,权当大家的兴趣与提升大家的文化素养,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

  这一学期我也做到了每次都出席交响乐鉴赏这门课,也十分喜欢这门课,最后对老师这一学期来的教导表示感谢。

交响乐心得体会分享范文2

  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可是以前受限于学校条件,一直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欣赏音乐,特别是交响音乐。这不,本学期特意选上姚老师的音乐欣赏课,这让喜爱音乐的我高兴不已!让我在每周三晚上,放飞思绪,洗涤灵魂,沉浸在那一篇篇华美的乐章之中,给心灵找到一个可以畅快休憩的迷人的小岛。上这门音乐欣赏课之前,我一直以为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神秘的,精神化的艺术形式,是遥不可及的。通过这几节课上对一些交响乐的欣赏及赏析,我才发现这种古典音乐的艺术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深入人的情感,在倾听美妙的音符的流动之余,会不自觉的产生灵魂上的共鸣。

  或许课上的时间很短,但一个学期下来给我带来的又岂止这十几节课呢?现在写着论文仍很高兴这学期选了交响乐欣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莫扎特忧郁绝望的安魂曲、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洋溢飘洒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灵巧的四小天鹅,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中的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

  音乐,音乐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身边。歌曲、电视节目、广告、广播、互联网、游戏、演出等,在 各个方面都难免有它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然而,在这林林总总的音乐世界中,古典音乐作为整个西方艺术文化的瑰宝,时至今日 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跃着。我对音乐有广泛的爱好。各种音乐我都能接受。什么流行、古典、摇滚、民歌、说唱;或者说中国,外国我都能接受,只要符合我的心情就好,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倾听,每一段音乐你都能听出不同的感受。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轻音乐,或者纯音乐。那是没有杂质的音乐,那是天籁。至于交响乐,我接触的也很多,中央音乐频道

  几乎每天都有专场,可是很遗憾的是,我都很少用心去倾听。虽然没用心去倾听,但还是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交响音乐情有独钟。

  艺术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文学、电影、绘画等,音乐可能是主观色彩最为浓厚的一种艺术了。同一首音乐,可能每个人听出来的内涵都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可能千差万别。不过,音乐作为人类共同欣赏的艺术,它的主观色彩里,还是有着共通的规律,比如我们说某支曲子或高昂雄壮,或轻松欢快,或优美抒情,等等。这就是我们共通的感受。我自己的感受是音乐最大的功效,就是能让人放松,能让人从那些或舒缓或高亢的旋律中浮想联翩,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特别是交响乐和一些抒情轻音乐,听来让人陶醉。

  在我的记忆中,交响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吵”。和交响乐的萍水相逢是在枯燥无聊的高中阶段。说来也很好笑,眼保健操的背景音乐就是一首首交响乐,也许是太累了,每次边做操边听着活泼欢快的交响乐,总是感觉特别舒服,喜欢,就这么简单!但同时我开始去找这段音乐的出处,接着就顺理成章的认识了莫扎特,这位神童的音乐陪伴了我剩下的高中时光。

  现在流行音乐像泛滥的洪水,时时刻刻充斥在我们身边,我开始反思,在流行与古典之间徘徊,是直白赤裸的流行音乐还是含蓄感性的交响乐更加适合这个社会?流行总免不了俗,好像很适合这个价值评价标准混乱,世风日下的社会。交响乐就好像一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而流行音乐就是一位饱受污浊社会风雨的大人。菜根潭说过这么一句话“涉世深,点染则深,涉世浅,点染则浅”,可见流行音乐虽然很适应这个社会,但被社会同化、污浊了也就越深;而交响乐虽然好像与大众追求格格不入,但它受社会毒害最小,是最纯洁的一方净土。可见交响乐对一个人保持纯洁心灵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在美国某个街区的作案事件特别多,警方屡禁不止,最后在无奈之下,就在街头安上几个大广播,每天定时播放古典交响乐。奇迹出现了,犯罪事件竟每年减少许多,几年后这里成为制安最好的街区,这充分可以说明交响乐是可以净化人们受污浊的心灵的!

  很多人也许认为交响乐是“贵族”享受,自己不敢太多的接触,其实交响乐并不难懂,在交响乐应该放弃那些“过多的尊重”,也不需要“大胆”和“勇气”。你所要开始并坚持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听,再去听,用心去感受!和其

  他音乐一样,交响乐也能抒发人们的感情,而且感情可能比其他音乐表现得更加强烈。交响乐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题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这样就拉进了艺术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对于交响音乐,其实并不存在懂与不懂。有了感受就是懂,不同的感受都是懂。面对那些早已逝去的音乐大师,你不必担心你的感受是否完全合乎原意。与其刻意的去考证,不如自由的去聆听。音乐对人原本就是完全开放的,因此具有无限的包容性。自由聆听、放飞思绪,你个性化的感受就是一次新的解读,又何尝不是对乐曲内涵的又一次丰富和扩展呢?你所感受的就是你所得到的,也是你与大师共同拥有的。你的感受并不需要得到别人的首肯,在音乐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

  还记得当姚老师给我们欣赏交响乐时说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时脸上所表达出的那种欣赏与陶醉,更记得在音乐中伴着老师惟妙惟肖的画面讲解,当然还有老师清吟的曲调??每当阶梯教室回荡起雄浑震撼的《第九交响曲》时那种带给人听觉和精神的冲击又怎可用苍白的文字能表达清楚呢?!而唯有静心在他的音乐中感悟才能顿悟音乐中的精妙!假使有人试图来褒贬贝多芬的音乐那他是显得那么的自不量力!《命运》整曲听起来激昂,紧张,但上述故事却不得不让人承认是属于奇幻范畴内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在讨论海顿与莫扎特交响曲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具体地谈及其音乐激起的感情,这首交响曲却是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 “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

  那是一个动荡的岁月,那又是一个浪漫的季节。音乐是那一代人的梦想,音乐也成就了那一代。至今提起古典交响乐,哪个不会脱口说出几个作曲家!音乐跨越了时空,带着乐符和旋律来到我们身边,一首乐曲,就是一段心情。乐曲中

  携着心情,心情中含着乐曲,套用王国维的那句话就是:带着心情去听音乐,那音乐就全是抒发着自己的心情了;听着音乐去找心情,那心情里面便全是音乐了,因此这时就不知何者为心情何者为乐曲了。

  交响乐如同中国的书法、绘画与音乐一样,艺术的相通在于情感的相通。世间万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往往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正如用心情去触动音乐,在共鸣后,总有许多感慨,欢乐的也好,悲伤的也罢,音乐就像一本心情记事本,记录着我们的情感,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俗话说得好,世上先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只有好的音乐却没有欣赏的人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而通过本学期学习音乐欣赏课,自己被带进了音乐的殿堂,虽然不能去演绎这些音乐,但至少可以试着去欣赏。一个学期下来使我懂得了,欣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交响乐心得体会分享范文3

  这学期我选择了《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这门选修课,最开始选这门课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我喜欢唱歌,喜欢音乐,想从黄老师的课上学点歌唱技巧,在音乐鉴赏方面提升点水平;

  二、既然为音乐艺术欣赏课,我想上这种课应当身心愉悦,不像专业课那么无聊。尽管是无聊的带着目的去上这门选修课,但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深深的被黄老师的魅力折服了。俨然这课比专业课有意思多了。总体上这学期的《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课使我开阔了眼界,懂得了怎样去认识音乐。我对欣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课上,我们主要是以“听看”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和色彩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的角色像是一个导游,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老师会讲些她自己的故事,有关音乐方面的趣事,引领着我们去体验歌剧的美。课上,还会介绍些音乐家,不过我感觉我对音乐家并不感冒。这可能与我在认识问题方面同别人不同的原因吧。看一部电影,我是从来都不去记这部电影是谁演的,这首歌是谁唱的。所以在课上,我记住的也只是那些较动人的轻快的美妙的旋律。歌词也没在我脑海中留下太多的印象。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神秘处吧,她让你记住的只是她的“美的所在”。

  然而,在开始的歌剧欣赏上,我感觉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最让我感觉枯燥的内容是那些我听不懂得语言和那些听起来还没京剧那么好听的旋律。再加上有些没有中文翻译,更使我看不太懂,只能看出几个人在那儿吼。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音乐知识渴求的欲望,后来反而增加了我学习的兴趣。那便是我着重去听它的旋律和节奏,我不会再因为听不懂语言而否定了那首曲。因为我知道,一种情绪是通过旋律和声音及演唱者的整体舞台表现来传递给观众的。

  在课上,通过了解,我知道了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

  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由歌剧的定义我们就能知道歌剧其实就是个“集大成者”,它集各种艺术与一身,要想练好一部歌剧情节远比练好一首流行音乐要难多了。它也可以说是电影与音乐的结合,电影里的故事基本上是用评述的语言来表达的,而在歌剧中则是用“唱”的形式和观众交流的。那是一种由美声开始的心灵的交流。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我认为我对歌剧艺术欣赏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当然,这学期我也学到了我想学的知识。虽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最后,我想说:“能把选修课上的比专业课还好,也只有黄老师您了。

交响乐心得体会分享范文4

  平日里我最喜欢听贝多芬的《命运》,曲子里那急冲冲的扣门声及作者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就会使我马上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命运之神满目狰狞,手持权仗逼近贝多芬的小屋,贝多芬有所警觉,迅速的抓住一把长剑,命运开始扣门了,声音越来越响,最后门被撞开,贝多芬虽然被他弄成了耳疾。痢疾,但毫不退缩,坚定与命运做战:这是一场毫不喘息的战争,但最后,命运屈服了,贝多芬吹出了胜利的号角。《命运》整曲听起来激昂,紧张,但上述故事却不得不让人承认是属于奇幻范畴内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恩格斯对这部交响曲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给妹妹的信上甚至这样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 这部交响曲原先并没有标题,后人根据贝多芬自己对这部交响曲的主导动机所做的说明,为它取名为《命运》。在讨论海顿与莫扎特交响曲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具体地谈及其音乐激起的感情,这首交响曲却是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 “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

  那是一个动荡的岁月,那又是一个浪漫的季节。音乐是那一代人的梦想,音乐也成就了那一代。至今提起古典交响乐,哪个不会脱口说出几个作曲家!音乐跨越了时空,带着乐符和旋律来到我们身边,一首乐曲,就是一段心情。乐曲中携着心情,心情中含着乐曲,套用王国维的那句话就是:带着心情去听音乐,那音乐就全是抒发着自己的心情了;听着音乐去找心情,那心情里面便全是音乐了,因此这时就不知何者为心情何者为乐曲了。

  说到这些,我不由得想去探讨一下交响乐的发展史。

  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交响乐一说,当时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包括声乐和乐器。16世纪后,交响乐成为纯粹的器乐曲,并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使交响乐得到发展。作为交响乐的曲式之一,“索纳塔”也就是奏鸣曲,开始只是泛指器乐作品,以区别于“康塔塔”(声乐曲),后来逐渐演变成越来越复杂的一种曲式结构,成为一种常用的套路规则,当然这种规则在使用时也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并作为一种最复杂的曲式结构一直传承下来。它一般分为四个乐章,也有的作品是五个乐章,比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每一个乐章的标准奏鸣曲式包括:Ⅰ.呈示部。有时前面有一段较慢的引子或序曲,通常通过主旋律体现出一到两个主题,并互相交映、弥补;Ⅱ.发展部,也叫展开部。它在呈示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Ⅲ.再现部。有点类似于第一部分呈示部,是呈示部的再次出现。奏鸣曲中四个乐章之间通常快慢交替,不同主题交相呼映,从而构成整部作品。通常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的曲式结构都比较复杂,也有些作曲家把第二、三乐章简化了一些,但即便如此,一首交响曲听下来也得花费四五十分钟,而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要花费一个多小时。

  欣赏一部交响乐与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的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亚》等名著是一样的,你需要穿越时空、追溯历史,首先去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等,这样才有一个欣赏的基础。因为所有艺术作品,都不会脱离时代而孤立存在,音乐也是如此。凡是一个时代伟大的艺术品,无不是在那个时代生活的土壤中深深地扎下根的,唯有这样,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得以流传。在反映不同时代的同时,艺术也在反映相通的情感,使我们从中聆听历史的脚步,寻觅人类的共鸣。所以,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而欣赏一些当代的艺术,包括流行音乐则容易多了,因为你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耳濡目染,很多东西无需再去了解了。

  交响乐总是伴随着绘画的发展而发展的,正如中国的书法、绘画与音乐一样,艺术的相通在于情感的相通。世间万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往往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正如用心情去触动音乐,在共鸣后,总有许多感慨,欢乐的也好,悲伤的也罢,音乐就像一本心情记事本,记录着我们的情感,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交响乐让我认识到了协调与配合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演奏者中有一个分神,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相反,只有所有人都全力以赴,才能展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样,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讲求独立的时候,不能忘了合作。只有团结才能奏初更加优美的人生乐章。

  交响乐没有国界,不分人种和肤色,正因为这种宽大的包容之心,才能让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在交响乐中虔诚的皈依,达到心灵的无上纯净。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dushu/20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