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琴台音乐厅·每日古典】舒曼:维也纳狂欢节

| 点击:

【www.fsgl168.com--推荐】

今日推荐 舒曼:维也纳狂欢节,Op.26

Schumann: 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Op. 26

 

《维也纳狂欢节》,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 《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 引用此曲)。这首乐曲记录了1838年舒曼维也纳之行的观感,舒曼去维也纳时,曾想把他的《新音乐杂志》迁往维也纳出版,但是遭到拒绝。为了抗议这种压制出版自由的行径,舒曼把当时象征革命的“马赛曲”放到维也纳狂欢节中,含沙射影地讽刺,暗示维也纳将掀起推翻梅特涅政权的革命风暴。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之后,不同流派之间的竞赛与斗争日趋激烈,音乐中革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尤为突出。进行这种斗争,作曲家没有使用刀枪剑 戟这些武器,他们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音乐的讽刺。舒曼在《狂欢节》中就充分使用了音乐的讽刺手段,向音乐中的保守势力,庸夫俗子发动猛烈进攻。整部作品包括五个乐章。

推荐版本:意大利钢琴大师,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第一乐章为降B大调“快板”,这是一首较为长大且炫技的作品,其独特的节奏带有创新精神,并简短地引用了“马赛曲”。

 

第二乐章在G小调“浪漫曲”的悲伤下行乐句中,舒曼似乎又在怀念圆房的意中人了,虽然有一个捷径转调至C大调,然后G大调,在中段带来一个简短的、高涨的新希望。在结束时的以外转调意味着一切都未失去。

 

‍‍

第三乐章在“谐谑曲”中有一个降B大调小型回旋曲,舒曼戏谑地用了附点节奏,这可能听起来很迷人,但是他却出人意外地转了调。在E和F集结连续的属七和弦以恢复本调之前,一个等音乐化的降D将主要主题又恢复到A大调。在靠近结束时他又以二分音符耍弄了不定的属七和弦。

 

第四乐章汹涌澎湃的降E小调“间奏曲”是五个乐章中最热情的,无论是旋律的形式及其反复出现的重复八分音符,还是伴奏的编排,其本身就足以使双手忙得不可开交,两者均意味着在他作这些曲子时,脑子里不断有某些浪漫的诗句在作怪。这个乐章出色地预言着1840年及其大量歌曲的涌现。

 

第五乐章在忽略了几年奏鸣曲式之后,舒曼在降B大调最急板的终乐章上又重新使用它,似乎要证实他称该作品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其内容要比他过去在该形式上所作的简练多了。作为一部钢琴的杰作,它仍然显示出才华横溢的效果,丝毫不是那种有特色的急板尾声。-END-

【武汉琴台音乐厅·每日古典】

听你喜欢的音乐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情)

......你喜欢的音乐是?你还有什么好听的音乐分享给琴台君呢?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tuijian/173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