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苏轼一句话误导了众多书法爱好者!

| 点击:

【www.fsgl168.com--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创造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提出的思想指导了古代中国发展的方向,对于当代中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理论思想是一切人类行为的准则和主轴,缺少了它就会空洞无物、或者漫无目的。

古代书法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它将高度凝练的线条艺术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融为一体,因此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理论也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包括了中国人对于宇宙、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是我国艺术理论中的最宝贵的遗产。

书法首先是技巧,是对于线条的控制与运用,每个人学习书法都是从横竖撇捺开始练起的。这些笔画既是汉字的基本构成组件,也是书法的基础元素。

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和转折,笔画之间的关系,字与字之间的映带都是经过前辈无数次的尝试,才形成的审美标准,它代表了全民族的共同认知。因此这种经验累积进而上升为理论体系是非常完备的,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真正进入到这个艺术领域之中。

书法的形式美只是第一步,更深刻的还应在于中国人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中国人把对于自然、人生的研究倾注于艺术之中。

书法在盛唐以后已经不只是书写方式,它把形态和意念合而为一,包含了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等。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年少的侄子被残忍杀害,他身负家仇国恨难以压抑内心的悲愤书写了着名的《祭侄文稿》;苏东坡在乌台诗狱后看淡人生的无常,潇洒地写下了《寒食帖》。总之书法就是一种精神存在,它必然是民族文化的体现。

几千年的书法发展史说明,任何艺术都是从人类的天性自然发展而来,但又都是经过了加工、提炼进而升华为艺术。所以,书法的提升也必然要以理论作为支撑。

历代书法大家不仅是实践家,同时又是理论家,从汉代蔡邕到清末的康有为他们的书法为人称道,也是理论等身的学问大家。唐代孙过庭一生专注于书法研究,他的《书谱》不仅是书法名帖,内容更是书法理论的着名篇章。

当今的书法圈有一股所谓追求天然、不受拘束的潮流,他们的书法毫无章法、光怪陆离。苏轼曾经说: “天真烂漫是吾师”

于是许多人就把这句话当做挡箭牌,用以标榜自己天马行空的怪异书法。其实苏轼的“天真烂漫”是有条件的,他是有着勤奋刻苦的学习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则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沈尹默与于右任并称“南沈北于”,被评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他在50年代说过,历来的书法理论着作不是太杂乱,就是玄妙难懂。他的论断说明,当今书法界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表面的热潮实际上掩盖了诸多隐患,这也就是许多书法乱象的根源所在。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lishi/11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