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阎立本——我认真的绘出了历史

| 点击:

【www.fsgl168.com--历史】

尽管在他的头衔上没有“画圣”。但丝毫不妨碍他成为中国乃是世界历史上最顶尖的画家。

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时人列为“神品”。

其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像》、《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一直都是美术界的巅峰。

从诞生到现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他就是大唐阎立本。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一个男孩出生。

你们猜得没错,这个孩子就是本篇故事的主人翁阎立本。

如果说这几个字不足以彰显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足以让人咂舌。

其外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其母是清都公主。

其父是石保县公、隋殿内少监阎毗(这可是离皇帝最近的随臣,李渊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殿内少监)。

有人说这样的家世地位,躺着都能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平常人除了羡慕嫉妒恨,还是羡慕嫉妒恨。

但我们的主人翁却不是这么认为,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叫什么,对了,我叫阎立本。

我得有我自己的人生。

家世地位不过是锦上添花,未必能雪中送炭。

辉煌要自己去造就。

可以说这是一个长远而痛苦的计划,搁在笔者身上,也会会骂一句,没事瞎折腾啥。

躺着中枪不是很好。

但笔者毕竟不是阎立本,所以成就不了历史。

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很早就明白人生的道理。

路要一步一步走,酒要一口一口喝,唯有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自己才是最清楚。

不巧,阎立本就是这样的人。

他很早就觉察到了自己体内隐藏某种才能,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走路,他脑海里总能勾画一出一幅又一幅的画卷。

那些古人留下的画卷,每一根线条,每一点笔墨、甚至画卷用的是什么笔法,他都能做到过目不忘。

一个清晨,他在书房里规划了自己的人生——绘画。

为了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他决定寻找优秀的老师。

为此,他将目光投向了魏晋南北朝,对那些已经作古的艺术大师他都怀有深深的敬意,常常骑着毛驴,带着画板游走于各大寺庙中,认真学习吸收前人的手法。

一次,他到荆州看张僧繇的画,觉得张僧繇不过是“虚得其名”。

可是,第二天他继续去看时,发现张僧繇毕竟是“近代佳手”。

到了第三天,他又仔细去看,他才确实领悟到张僧繇作品的真正妙处,并感慨地说:“名下定无虚士。”

于是他在那里继续停留了十多天,朝夕揣摩,“坐卧观之”,不忍离去。

这次学习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只有深入地钻研下去,才能有收获。”

为此,他摒弃了一切,认真钻研绘画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绘画技能越来越高,道释、人物、山水无所不能。

甚至有人认为他把魏晋南北朝以来“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绘画,逐渐推进为“焕烂而求备”的大唐色彩。

他已经具备了开拓属于自己时代的东西。

缺的就是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

唐高祖武德年间,靠着自身的努力,阎立本和李世民交上了朋友,并且在他的办公室里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府任库直。

这是一个值得羡慕的官职。

入选的人除了三观要正,相貌要好、才能要高之外,还不能有前科。

上述要求,阎立本都合格。

这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工作。他很清楚这份工作能为自己带来什么。

为此,他工作很努力,从不早退,常常为了一幅画卷工作到深夜,甚至为了历史的那份真实感,他走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查阅了长安大大小小三百多家图书馆。

这种认真而不断开拓的精神赢得了李世民的好感。

这位大唐最富有才干的帝王似乎也发现了阎立本藏在体内的才华——这是一个用笔绘画历史的男人。

为此,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公元627年李世民继位为帝后,阎立本的官职做的越来越大,从主爵郎中做到了将作少监。

很多时候,他亲自为李世民画像。

这天,南山出现一只凶猛的野兽伤害人,李世民派遣勇猛的勇士去捕获它,没有捕到。虢地的王元凤自报奋勇为民除害,一箭射死了这只猛兽。

这是壮举。

应该载入历史。

他特意让人找来了阎立本,指着猛虎说:“你画吧?”

他开始动笔,一笔一画,宛如现场直播一般,鞍马仆从,都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

另一次,李世民在一艘龙船上搞了一次文学沙龙,看到池中有奇异的怪鸟在水面上随波浮游。很是欢喜,特宣召阎立本前来将怪鸟画下来。

他的画笔刷刷刷,就完成了这次应时之作。

这样的突发状况很多。

每次,他都能做到得心应手很,什么地方该凸显谁,什么地方该用大背景,大手笔。他的拿出的画卷总能做到让李世民满意。

在李世民的23年的帝王生涯里,他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霸屏时代。

唐贞观十年(636年),他应命绘制其征战四方时所骑的六匹战马图样,然后雕刻于石,立于昭陵。即着名的“昭陵六骏”。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为表彰唐王朝开国勋臣,于京都长安太极殿凌烟阁绘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徵等24名功臣像,亲撰赞词,而他绘画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迎文成公主入藏,他奉命绘画了传世名画《步辇图》。

每一幅画,无论是从专业还是业余都是划时代的水准。

他高度还原历史的绘画技术,时人誉之为“丹青神化”。

因这些名作的诞生,他名声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

他心里明白,他的画之所以成为大唐经典,其精髓只有两个字——历史。

换句话说,他认真的绘出了大唐的历史。

奔放、开拓、自信、繁荣、辉煌才是大唐的真面目。

这样的大唐谁不爱。

公元656年,阎立本从将作大匠升为了工部尚书,两年后,他被唐高宗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

功名、事业双丰收。

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人提出了质疑。

最出名的莫过于什么“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的流言,说什么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而他没有什么战功,只是凭借“应务素材”的工程设计、丹青绘画获得高位。

对这样的质疑,他常常一笑,并未发表任何声明。

作为大唐国师,他当然很清楚这一切不是真的。

历史有它独特的优点,有时候选择遗忘,有时候又能清楚的记录一切。

人们总因为他的绘画而忽略了他的政治才能。

他们不知道,一个画家的眼睛往往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发现不一样的人才。

永徽年间(649年—655年),他以河南道黜陟使身份,担任对官吏考核任务。

这次意外出差让他遇到了一个20岁的年轻人。

一番交谈后,他发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大唐寻求良久的治世之才。

年轻人凭着真本事进入科场,最终获得了胜利,做了大唐一名官员,年轻人工作认认真真。

只可惜,实习期还没过就被人诬告。

他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放弃了年轻人,相反他与对方聊了很久。

越是说得多,就越能发现年轻人藏在双眼下的才华。

他对年轻人说了一番永垂历史的话:我虽然是一个肖像画家,在我心中自有想画之人与不想画之人,想画的人物中,见其第一眼便有冲动下笔的人更是少之少,而你就是极少数之人,非画不可之人。”

这个被他认为非画不可的人就是——狄仁杰。

打动他的正是狄仁杰的眼神。

这是一个毫无畏惧之色,极为沉着冷静的眼神,这样的人不是大智就是大愚。

事后,他对其近臣坦言道:“被我凝视而毫无动容之色的人,实在从未见过。”

因为这个眼神,他出手了,并且留下了十二个字的评价——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要知道自己的价值。

当夜,狄仁杰被擢升为并州都督府法曹,此后走上了开挂的人生。

从后来的结果看,他对了。

这当然不是靠运气。

而是一个画家的直觉,作为一个画家,直觉告诉他眼前的年轻人很真实。

年轻人眼里流露出来的无畏、冷峻、纯粹、悲悯……宛如他笔下的绘制的历史。

干净而纯粹、纯粹而真实,真实而长久……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lishi/10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