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关于网络技术教育的论文

| 点击:

【www.fsgl168.com--教育】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到的关于网络技术教育的论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网络技术教育的论文一:

  一、在语文教学中网络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一)在语文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是语文课程整合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也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研究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我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修改版)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通过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认清语文“听说读写”教学的转型势在必然,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学会和掌握最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

  (二)在语文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网络技术引发语文教学的变化。

  其一,教学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环境观认为,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

  其二,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其三,教学过程的转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是师生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活动,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重点是语文网络教学。如果说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主要是在教学手段上(当然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有一些影响),那么,网络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

  (一)网络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资源共享。语文教学需要的资源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教师或其他教育机构有意识用网络这种形式提供给学生的,它直接针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且设立了专门的网络空间(即专用网站或网页)。因为它是专门提供给学校的,可以称之为“学校信息”。另一种类型的资源可以称之为“社会信息”,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由地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信息。它不是教师有意识提供给学生的,也没有专门的网络空间,它是对网络原生态资源的利用。

  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自主。一是学什么,二是怎么学,三是学到什么程度。这只有在网络学习下才有可能。网络不仅是一个教学手段,它首先是一个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它隐藏着无穷的教学内容。学生可能学到的东西,在网络里都能找到(至少是基本能找到)。网络的开放性和无限性保证了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的可能性。网络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室和学习时间作了无限的延伸。在网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学习内容调出来,随意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充分的、多元的互动。在教室里上课当然也是互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但是,这种互动是有限的,一方面它在空间上有限,它局限在教室这个空间;一方面在时间上有限,它局限在当面之时;一方面它在对象上也是有限的,它局限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网络把这几个局限都打破了。从空间上来讲,网络是完全自由的,可以互动。从时间上来讲,当然可以即时互动,也可以稍后。从对象上来讲,可以面向教师和同学,也可以面向整个社会。而且这种互动是多元的,同样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反应。学生在这种多元的互动中获得了多元视角。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不能搞表面化,应该根据语文课程的固有特点,以新的视角进行合理的整合,扬网络资源之长,避传统教学之短。相信只要我们找到了恰当的结合点,信息技术一定能在最大程度上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

  关于网络技术教育的论文二:

  1实施基于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1.1研究型学习法。   在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法的目标是实践教学与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践与自学能力。实施过程如下:1.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2.给出学生完成课题所需要自学的参考书目或参考网址;如在本人的空间主页放置自学内容以供参考学习通过网络联系方式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3.每个学生均完成工作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得出评价结果。

  1.2实践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部分至少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实验教程中需要严格按实验教学安排进行,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对每一实验环节严格验收,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2培养信息的学习、获取与处理能力

  2.1自主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网络高层应用有较浓厚的兴趣,而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部分感觉较为枯燥,为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从网络的应用追溯到网络体系结构,如文件下载实际上是对网络协议的规范与遵守,并对协议的组成,以日常生活的现实内容进行对比,引申出知识点,如我国的母语普通话的基本构成,就与网络协议的语义、语法、定时间形成较强的对比性和可参照性。同时,努力改变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任务要求,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网站地址。如网易学院、千源网、教师本人的空间或FTP站点。

  2.2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软件虽然不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中,但在给学生布置课题的过程中我有意让学生使用这些办公软件完成网络结构图与原理图的制作与理解,以达到辅助应用。

  2.3网络交流与沟通能力。   对于课后和扩展内容,可以采取了各种网络通讯手段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如:E-mail上交下载课后作业、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课后作业发布接收与解答疑问等。各种网络通讯手段的使用不但实现了异地教学的可能,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并能便利、快捷地攻取课程资源。

       (四)网络检索与筛选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几个著名的搜索引擎熟练使用,并比较其特点,掌握搜索技巧,在实验中也适当安排了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实验内容。

  3强化网络素质意识

  3.1网络法治意识。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当前网络上传输的内容有文字、程序、多媒体等。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本身就属于法律保护的作品的范围,则文字、程序、多媒体也应当属受保护的范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及道德意识,勿侵犯他人权益,滥用网络进行媒体传播与恶意拷贝。

  3.2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问题课程中,文化安全问题不在教学内容范畴,往往被计算机的使用者忽视。网络上的假新闻、假消息、信息战、网络攻击等,都给整个网络环境带来危害。在辅导课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网络安全有关内容时,向学生及时进行抵制不良信息的教育,对于同学中要求讲授网络攻击软件,网络限速软件,盗号软件等情况,只对涉及到课本知识的同类软件的运行原理进行介绍,并强调要合理运用,不影响他人。

  3.3网络社会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网络社会意识的教育是必要的。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几年中,网上各种垃圾也在泛滥,网络中带有病毒的文件、BBS中肆意的辱骂、无限制地粘贴占用大量版面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抵制的。对于上交操作实验作业时,部分同学恶作剧上交自动关机程序和病毒软件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但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爱好与积极性,尽可能进鼓励创新,引导他善用网络。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给现今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当代教育教学提供便利信息的同时,也带了荆棘的探索之路。努力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素质教育,也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于网络技术教育的论文三:

  一、课题的提出

  网络技术专业是北京市教委在2008年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项目17个参与课改专业之一,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开发。海淀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受视野、能力的局限,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困惑,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师的需求点,构建一套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落实课改要求,推进课改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过程性知识不足

  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已经对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过程性知识掌握不够。比如工作任务单往往设计成了课堂学习单,对实际岗位所用的企业标准了解不多,对实训中的突发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等等。教授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工程知识、娴熟的网络管理技巧等,还要具备项目教学的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巧,除此之外还要具备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训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合作,面对有危险性的工具和耗材,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目前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实训环节中,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除了帮助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实训外,更重要的是现场答疑,同时用企业标准对学生的实训过程、产品进行评价,从另一个侧面恰恰说明了教师团队对于经验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的欠缺。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实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限于场地的限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完全实现。比如在《局域网组建与监管》课程中局域网设备功能选型与开箱验收环节,按照工作流程是先阅读标书中的网络功能,在完成设备功能选型,最后书写设备开箱检验记录,但在实训室实现开箱验收环节非常困难,网络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限于场地的制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某些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实现。

  (三)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够

  就海淀区而言,教授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共计16人,平均年龄37岁,职业资格证书人均10种,针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人均5种,涉及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布线、布线测试、网络工程等方向。虽然网络技术专业教师都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目前却面临着职业资格证书不少,含金量不高的尴尬处境。

  三、构建企业实践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一)目标的制定

  培训的知识目标:掌握企业工程的质量标准、专业技术和技巧策略。

  培训的能力目标:具备企业实践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服务于教学的应用能力。

  培训的素质目标:具备职业意识,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重难点的确定

  培训重点:企业最新知识、技术、技巧、案例等过程性知识的学习;企业实践知识与教学整合的能力。

  培训难点:企业实践中教师教学素材的收集;企业实践后的成果夯实。

  环节一:上交企业实践计划

  培训方法:自主学习、自我架构

  培训意图:通过教师自我分析找到需求点,设计好企业实践计划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认真进行调研,了解了最新的信息和技术并以此建构了自我培训计划,重点就放在针对计划中的预设实训项目逐条进行落实,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就给出教师两个重点:一是“在企业中想学到什么”;二是“为中职专业教学能带来什么”,帮助教师完成企业实践计划。

  环节二:企业实践

  培训方法:

  1.请进来——共同学习

  首先,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和教师知识体系的弱项,将企业工程师请进来进行陈述性知识的讲授。比如网络安全方面、病毒库建设等方面的前沿技术。

  其次,针对学生将来就业时的工作岗位,邀请一线工作的技术员进行技巧、经验等过程性知识的讲授。比如网络工程的实际规定、综合布线的技巧和策略、企业操作规范和要求以及临时出现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实用性知识。

  2.走出去——分批实践

  通过企业实践不断丰富教师过程性知识和教学资源。通过以往的经验,企业处于对技术保密、网络安全等考虑,使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收集相关教学素材成为培训的难点,对于难点,处理的原则是“允许范围内一个不漏,禁止范围内适当协商”,在实践过程中通过项目观摩、参与若干实训工程、现场录像、照相等方法尽可能多地搜集教学素材,对于有保密性质的布线施工图、网络组建的规划图、拓扑图等,可以与企业协商进行资料部分屏蔽修改,而后进行收集用于教学。

  3.融进来——互惠互利

  借助企业软件开发的优势,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软件即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将课程中难理解的技能点和受场地制约很大的环节进行仿真实训,利用趣味性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培训意图:通过企业实践这一环节,基本实现培训的知识目标和部分能力、素质目标。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基础,通过实践,工作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培训的重点就是由目前的项目式逐步向课题式、顶岗式、毕业式方向转变,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离实际工作岗位能力有一定的距离,培训的重点就是调研式,让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环节三:实践经验总结及教学化处理的汇报

  培训方法:个体讲授、组内讨论、集体反思,共同提升。

  培训内容:参训教师汇报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学习、领悟和实践成果,在交流时除了注重实习经验的传授外,还要重点讲解企业实践转变教学理念、案例收集及教学化处理方面的思考,以具体教学实例详细讲解企业理念到教学实际的转化过程,教师间共同讨论、活动后,参与教师撰写活动反思。

  培训意图:培养实践教师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归纳、提炼,并进行教学化处理的能力,以点带面地带动专业教师团队进行教学思考。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过程充分,培训的重点就要放在创新方面,通过实践行为对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看法;如果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的程度有限,培训的重点就放在企业实践行为如何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考上。

  环节四:企业实践转变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展示

  培训方法:内部交流、成果展示

  培训内容:参与企业实践教师以所教课程中的一次课为例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聘请专家现场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间相互研讨,集体研究,最终形成有借鉴意义的教学设计,专业教师内部资源共享,共同学习提高,并在这一环节培训活动结束后,所有专业教师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重新设计一次课,将企业实践成果进行固化和延伸。

  培训意图:为了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果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打造优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为载体,体现学以致用,并给其他专业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带动专业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共同提升。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研讨充分,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在教学设计中有创新性的思考,培训的重点就是打造典型,形成范例;如果教师挖掘深度不够,教学设计没达到预想的效果,培训的重点就放在研讨提升上,通过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帮助教师进行深度挖掘,也推动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反思提高。

  环节五: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的研究课

  培训方法:个体演示,团队探究

  培训内容:教师介绍对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进行本土化、课堂化处理的方法;引入相对真实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按照在课堂上打造职业人的方法进行做中学课堂教学实践;发挥团队力量,集体探究,共同完善,将企业实践的最终落脚点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

  培训意图:通过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的研究课活动,共同探究企业项目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嫁接,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做中学”的精品课。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在以“做中学”为主题的研究课中展示出了有借鉴意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以及评价方法,培训的重点就是参与听课教师学习并尝试进行“做中学”课堂实践;如果以“做中学”为主题的研究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训的重点就放在通过专家指导和集体研磨等形式提高以“做中学”为主题研究课的教学效果上。

  (四)评价方式

  评价比例大致为企业评价占40%,培训部门评价占30%,教师互评占20%,自评环节占10%。

  四、取得的成果

  (一)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参与了T3航站楼、新华社网络设备中心、海淀职教中心等单位的网络工程方面的实际项目制作,收集了相关教学素材,同时,也邀请了相关人员讲授了企业实际工程中的相关技巧以及网络安全监测等知识。通过该培训模式,既传播了前沿领域的专业知识,推广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提高了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教师参与了企业真实项目的制作,使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发生根本性改变,回到学校以点带面,加快了教师团队的成长速度。教师将企业实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提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简和二次创作等教学化处理,最终将企业实践成果在教学上得到展示。在2010年海淀区专业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比赛中,网络技术专业教师郑彤在《敷设单层楼层PVC暗管》教学设计中,采用教学化处理后的项目素材,运用企业运作流程进行教学设计,获得一等奖。

  (三)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结合学生、专业等特点,研究引进了企业真实项目和工作模式,体现了“做中学”教学理念,解决了中职院校面临的教学难题。2010年下半年,海淀区开展了师徒结对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网络技术专业教师以其课堂上呈现的“做中学”教学理念,学生参与率100%,教学效果突出等特点在22位专业学带和19位青年教师中名列前茅,形成有显著职教特点的教学特色,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推动了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借助企业资源,与企业人员组成团队,一起合作开发信息化软件,针对于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中的难点、技能点运用信息化技术得以突破,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动教学的改革创新。在2011年9月21日北京市教委举办了“2011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赛”中,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王浩取得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项目的第一名。

  五、问题和思考

  整体的培训模式体现了让教师“做中学”“学中思”“思后行”的理念,教师个体的能力提升带动了其他专业教师的能力提高,培训活动中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培训活动设计面向的是每一位教师,相同的实践平台,但是教师个体存在差异,以目前培训的实际情况还不能实现根据教师专业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实践。今后可以尝试利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优势以及中关村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资源,拓宽企业资源,就可以将教师送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程度的企业实践,实现多元化企业培训。

  总之,培训模式的构建需要教研部门长期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要提高海淀教研的生命力,就要紧紧抓住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时代机遇,依托域特点,构建特色的培训模式,打造职教品牌。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jiaoyu/27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