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国内聚酰胺新材料领先企业聚合顺上市

| 点击:

【www.fsgl168.com--资讯】

来源: 率捷资讯

6月18日,聚合顺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共发行股票7888.7万股,发行价为7.05元/股,市盈率为22.97倍。

聚合顺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聚酰胺6切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尼龙系重要的化学合成材料,而聚酰胺6是我国尼龙中应用最广、占比最高的型号,聚酰胺6切片被广泛应用于尼龙纤维(包含民用纤维和工业纤维)、工程塑料和薄膜制造领域,是尼龙工业中链接化工原料和下游应用的中间体。

截至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尼龙纤维级、工程塑料级、薄膜级等三大切片种类,2019年末达产产能约20万吨/年,在国内聚酰胺6切片市场享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聚合顺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13.02亿元、20.25亿元和24.26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3396.73万元、6144.78万元、9618.02万元和1.00亿元,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专注研发创新

长久以来,国内尼龙6聚合产业存在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端产品国内供给不足、主要依赖进口的情况。

有鉴于此,聚合顺自成立起便定位于高端尼龙6切片市场,采用德国制造的尼龙6切片制造设备及技术,并与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配套聚合设备供货合同,建成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体系,为公司业务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

与此同时,公司主要技术人员深入参与生产设备、关键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将工艺技术与生产设备有机结合,保证了公司在先进设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创新技术及加工工艺,实现高品质、高稳定、柔性化的生产设计。

除此之外,公司专门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人员行业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能够很好地掌握进口设备的生产加工工艺诀窍,实现以低运营成本完成较高标准的产品生产。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完善研发激励机制,不断加强研发体系建设。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0人。

其中,研发中心主任毛新华先生在职业生涯中曾任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理事,曾承担并完成过多项国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主持开发了多项国内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整个研发团队拥有多年尼龙 6 聚合工艺研发和生产经验,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截至2019年12月末,公司共拥有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2017~2019年公司组织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企业内部立项16项,其中8项获得省级新产品研发立项备案,共16项新产品新工艺完成研发,尤其是全消光锦纶6切片研发成功后,公司成为全国少数生产全消光产品的企业之一。

未来,企业将着眼于半芳香尼龙、长碳链尼龙、替代尼龙66、尼龙6与尼龙66共聚、尼龙66与尼龙6共聚等特种尼龙新材料开发,从而将企业的研究方向在保持传统产品新应用领域开发基础上,兼顾军工、航空航天、高铁、3D打印、汽车关键部件等新材料领域。通过不断创新研究,生产高端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开发和积累优质客户。

公司以高端产品起家,在国内高端市场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时,制定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依靠产品在质量、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多家下游知名客户中成功替代了进口产品,帮助公司快速站稳了脚跟,并奠定了品牌美誉度和行业影响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对产品的改良研发,依托于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公司成功研发了多个高端、差别化尼龙型号,行业认可度较高。

目前,公司产品涉及尼龙纤维级、工程塑料级、薄膜级等多个系列,公司所开发一系列产品在经客户试用之后,得到很高的评价,产品的性能、稳定性等特点均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这也是公司能在报告期内业绩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公司进行差别化竞争战略的有力保障。

与行业内其他产业链较长的企业相比,公司专注于尼龙聚合一个环节,所有产品均流入市场,因此建立自主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体系尤为重要。

公司成立以前,实际控制人已深耕尼龙6贸易行业多年,对行业下游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有较深的积累,在达产之前,公司已着手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并颇具成效,顺利取得多家企业的试用机会,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续发展过程中,公司产品的定位与多家主流客户相契合,并与之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在此过程中,随着行业的整体向好,行业各环节产能扩张,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实现了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截至目前,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和客户管理制度,公司营销网络以华东为中心,辐射华北和华南地区,同时,公司积极重视国际市场布局,已建立国际销售部,产品远销欧洲、南美洲、大洋洲、东亚等地区。

公司当前核心技术主要有生产设备和聚合技术、定制化的柔性生产设计和自主研发的产品配方三类。

在生产设备和聚合技术方面,公司设立之初即成功引进并应用了伍德伊文达菲瑟公司先进的聚合装置及对应生产技术,辅以浙大中控的DCS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竞争优势明显

中国尼龙6切片行业常规产品产能扩张较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新能源、绿色环保等战略的逐步推进,国家通过节能减排、限制高能耗等行业标准,不断引导行业向技术、品牌、产品附加值等高水平、良性竞争态势发展。

随着行业竞争的深入,有行业知名度和相应研发规模实力的企业才能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摆脱低成本竞争局面,实现差异化竞争战略,最终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当前我国尼龙6切片行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转型升级趋势,行业内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内少数几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吸收消化,结合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尼龙6切片产品,在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第二层次是以中小型尼龙6切片企业或早期投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设备面临升级换代的压力,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利润率较低,市场竞争激烈。

而在此背景下,聚合顺经过多年积累,产品质量高于一般的尼龙6切片企业,相比高端进口产品亦具有一定竞争力,属于尼龙6切片行业第一层次企业,位于行业上游水平。

公司还结合市场需求,积极立足于高性能尼龙 6 切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使得公司成功地捕捉到了该领域迅速发展的国内市场空间,约半数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的效果。

2016年至2019年,公司尼龙6切片实际产量分别为8.49万吨、9.60万吨、12.94万吨、19.42万吨。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纤网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尼龙6切片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3%~4%,考虑到当前行业产能排名靠前的部分企业(如美达股份等)尼龙6切片产量自用占比较高,因此,从流入市场产品来看,公司位于行业前列。

2019年末公司设计产能达20万吨,且预计2020年生产规模仍将扩大,届时公司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招股书显示,聚合顺本次拟募集资金4.72亿元,分别投入到:年产10万吨聚酰胺6切片生产项目3.83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908.17万元、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8500.00万元。

国产替代需求增加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发展。2013年2月工信部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指出重点鼓励发展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

工信部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份别下发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均对尼龙行业的发展及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将开发多重改性技术与工程专用模块及其组合平台,实现将聚酯、锦纶等通用纤维高效柔性化与功能化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2018年我国尼龙6切片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321万吨和348.9万吨,相比于2010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11%和9.80%。

目前,国内尼龙6切片主要应用在尼龙纤维、工程塑料和薄膜方面,2016年尼龙6切片在尼龙纤维领域应用合计占81%,占主导地位,尼龙纤维是过去尼龙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平稳上涨趋势。

同时,近年来我国尼龙6工程塑料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但总量上看,2016年我国尼龙6工程塑料和薄膜的消费量仅占不到20%,而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占比均在50%以上,仍有不少差距。

随着汽车工业、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及其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及尼龙薄膜的进一步普及,尼龙6工程塑料和薄膜的消费量有望大幅增长,从而拉动尼龙需求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尼龙6切片行业的发展,新投产企业在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我国国内部分高端企业产品与进口高端产品差距已显着缩小,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预计未来尼龙6切片外销销量将进一步增长。

我国尼龙产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在21世纪后尤其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行业内新投入生产线设备和技术具有较高水准。

同时,行业规模经济日益凸显、产业集中度提升。随着尼龙6聚合技术进步明显,日产100~200吨的聚合装置纷纷出现,生产已开始向规模化、低消耗、高质量发展。目前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都达到了10万吨/年以上,且国内尼龙6切片生产区域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江浙闽一带,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库贝化学、上海纽帕、中车、沈飞、国防科技大——军民两用阻燃、隔热、耐高温新材料论坛本周举行

一张图看聚酰亚胺(PI)

最新!走进化工行业巨头——万华化学

拿下69亿元口罩大单,完成50%年利润!一图看懂金发科技有多牛!

多地升级“限塑令”,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大增!现有产能如何?看这些厂商的布局!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images/23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