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作

中考半命题作文文“爱在”写作指导

| 点击:

【www.fsgl168.com--文秘写作】

半命题作文“爱在 ”作文指导及佳作示例

【模拟金题】

爱如一泓灵泉,清澈透明,能涤净人的心灵,彰显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爱似一盏清茶,清新爽朗,能蕴藏说不尽的意蕴;爱若碧空,胜朗月,悦纳生命的千姿百态,抚平灵魂的无限褶皱。

请以“爱在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所填内容,可以是时间,如春天、月色融融里;可以是地点,如香樟树下、地平线或街道拐角、十字路口;可以是事物,如杨柳青青、杨柳摊饼里;或是情境,如父亲的肩头、脚步声声中;可以是感情,如亲情的绵延中、凝眸的深情里……在确定了写作内容后,要精心筛选题材,如三月,杨柳堆烟,柳色青青,嗅到杨柳的清香,就想起家乡的杨柳摊饼,就定格在母亲将杨柳叶儿的画面,朝阳下的暖融笑靥。这些,都是可以入画的题材,写起来,自然就有了情感的味道与馨香。

爱,是永恒的主题:造化钟神秀,才有了诗人“凌绝顶”的胸襟,衍化出对自然的大爱;真善传承,才有了灵魂的高贵与雅洁;因梦想的理性与高度,才有了真爱的护航与虔敬;因民族气节的浩然与大义,才有了梅兰芳、徐悲鸿等大师佳话流传!这些,都是见微知着的憬悟人生真谛的延伸,更有因了爱才动人心魂的故事传奇,有了那些坪然心动的诗词名着的渊源。爱,不仅能雕琢一个人的情感与灵魂,更能锻造一个人的根骨与品行,生命,因了爱,才会多姿多彩,才会创造奇迹。

【佳作示例一】

爱在当下

佚名

阳光透过薄薄的晨雾,扑面而来的是一个浅浅的回眸。我才发现,爱,原来就充盈在身畔。这浓郁的爱,就藏匿在我居住的楼后。总共两户人家,在后花园里,都种上了些花草。浓郁的花香诱着人靠近,透过阳台,就能看到那棵枝干道劲的枇把树下,总有一个老人,坐在快要掉光了漆的三轮车上,头戴着一顶宽长的草帽,双手握着口琴,吹奏着不知名的曲子。每次,我总是匆匆路过,那老人的身影在眼角的余光中一掠而过,这般寻常的琴音,想必是处处都有的吧。

六月的一天,天空晴得很。小区里像往常一样竖起了“家有考生,请保持安静”的牌子,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日子如行云流水般,悄然滑过,我这才发现,琴声似戛然而止,安静的小区空荡荡的;偶然念及,心中竟有些失落。

某天黄昏,我锁车正欲上楼回家,忽闻一阵悠扬的琴音,循声望去,那裸青翠挺拔的枇把树下,还是那辆快掉光了漆的三轮车,还是那位老人。夕阳透过枝叶的缝隙点点洒下来,霎时间,构成一幅淡雅的意境画,将老人镶嵌在金粉里。他依旧戴着一顶宽长的草帽,坐在车的后座上,半眯着眼陶醉地吹着。黧黑的双手倾诉着艰辛和沧桑,手背上青筋泛起,却又那么温柔地控制着簧片的张合。一呼一吸间,琴声美妙,逐渐汇聚成七彩的绸缎,徐徐展开飘扬在澄澈的天空中,我不禁沉醉了。风吹拂,是老人忠实的听众;枇把颗颗摇晃,是老人琴声的伴奏;树声沙沙,则是对老人琴声的赞美……

老人依旧吹着不知名的小调,这一次,我驻足凝望,终于明白了,美好原来就在身边的风景之中。老人该是经历怎样的人间风雨,才会在某个黄昏吹着愉悦欢畅的曲调,抒发着对生活的憧憬与怀想。他定是个热爱生活、在生命中感悟美好的人。很多时候,我们步履匆匆,习惯地认为身边的风景总是那般寻常。就像天空中孰过的洁白的云,路边不知名却开得灿烂的野花,常常被我们忽视,可是,当寻常的风景消逝后,就会倏然从心底升起万般惆怅,而那些美好的留恋与怀念,只能埋藏心底,默默怀想了。

活在当下,爱在当下,这样的日子,虽平淡却真实,虽咀嚼生命的万千滋味却也低调内敛。珍惜眼前点滴的生活、寻常的美好吧!爱在当下,爱着如此的心境,爱着微尘般的人生……

【佳作示例二】

爱在懂你

张辰泽

夜,悄悄的,无声无息。

外面,风呼呼地吹着,如此可怕,月亮孤零零地独自挂在那漆黑的天幕上,没有星星,好孤单的样子。我在那冰冷的被窝中,怎么也睡不着,也许是因为没有母亲那温暖的气息,也许是因为没有母亲那絮絮叨叨的叮嘱声。

中午,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因为周末作业的事。周末的作业做得很糟糕,心情本来就不太好,再加上母亲那絮絮叨叨的责怪,让我的小宇宙彻底爆发了。这一爆发,有如海水的堤坝溃塌了,海水“哄”地一下涌出来的感觉,把母亲气得连中午饭都没吃,就去上班了。我也一样,中午几乎没吃,下午去上课也是人在心不在,没有认真听,糊里糊涂地过了一下午。回到家,早早地把作业做完,吃了晚饭,洗洗,睡觉了。躲到那没有一丝温暖的被窝里,怎么也睡不着,便干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走了大概十几个来回,还是没有一丝睡意,还是在想:妈妈中午没吃饭,还被我气得半死,到现在都还没回来,不知道她怎样了?我还真想去她单位看看她……

想着想着,听见门“咯吱”一声响了,我知道,是妈妈回来了,我以最快的速度躲到被窝里假装睡觉。当听见我的房门被妈妈打开的声音,就知道妈妈进来了,我的眼睛闭得更紧了。妈妈轻轻地把我凌乱的头发整理顺了,再摸了摸我的手,然后,只听见“哎”的一声,也许妈妈觉得我的手冰凉冰凉的,就帮我把空调打开了。最后,她起身走了出去,我听见门与锁舌轻碰的声音,门关上了……

我再也抑制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感受着那温暖的空气,我突然读懂了母亲。读懂了,母亲为我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读懂了,母亲的心是有多细;读懂了,母亲的爱是有多无私!读懂了,母亲也许就像那一片绿叶,而我就是红花,她永远衬托着我,给我带来营养,让我更加艳丽、更加健康!原来,懂你,就是感念真爱的最美姿态。

母亲,我现在才明悟:爱在懂你!

半命题作文“ ,别走”导写与示范

【模拟金题】

有一种留恋叫“青春,别走”,有一种呼唤叫“妈妈,别走”,有一种倡议叫“诚信,别走”……在你心里,最想对什么说“别走”?请以“ ,别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字数700字左右。②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③说真话,抒真情,书写工整,行文流畅,不要使用网络语

【思路导引】

首先,“ ,别走”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所以补全一个亮丽的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此题而言,在补题时一定要先明确写作的对象,提示语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提示,写作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物”“景”,如“妈妈,别走”“朋友,别走”;也可以是抽象的词语,如“青春,别走”“诚信,别走”等,但是这些题目都比较中规中矩,若想吸引读者的眼球,还需拟出新颖的标题,如例文中的“花布鞋,别走”,就比较有新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有一个新颖的构思,要选取与众不同的、富有个性的材料吸引读者的眼球,要能从平常的小事中写出新意来。“别走”,也就是不希望某人某物离去,写作时我们要交待清楚为什么不想让它离开,它对“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离开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等内容。

【佳作示例一】

花布鞋,别走

张雨阳

时光将它磨出几丝陈旧的色彩,但些许灰尘盖不住它曾经的风姿绰约。

—题记

整理旧物的时候,妈妈从箱底翻出了一双拳头大的花布鞋。藏青色的绒面上,一对灵巧轻盈的蝴蝶扇动起它们那对金色的羽翼,在几朵艳丽的粉牡丹间翩然起舞。雪白的鞋底上,细密的针脚整齐地排列开来。

“什么时候的旧东西了,好像是以前谁送给你妹妹的,扔了吧!”母亲反手就要将它扔入纸篓,我却拦了下来:“妈,给我吧!绣花这么精美,丢了怪可惜的。”于是,在我手中,便有了这一双藏青色的花布鞋。

再次仔细端详,它细密的针脚、牡丹的配色不禁让我啧啧称奇。缝这鞋的人,一定是个心灵手巧的老奶奶,她大概也有一个她最爱的、活泼可爱的孙女吧?她用密密匝匝的一针一线把自己的爱缝入了孙女最爱的粉牡丹中。这份浓浓的爱,忽而让我想起了记忆中那个弥漫着泥土芳香的小庭院—我曾拥有几双我最爱的花布鞋,这几双花布鞋,是我最爱的奶奶亲手为我而缝的。

时光追溯到几年前的那个小村庄。年幼的我从花盆内采来一朵玫红色的五月梅,兴奋地对奶奶喊道:“奶奶!绣这个!”奶奶一脸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好,好。”然后熟练地拿起笔一勾一画,一朵栩栩如生的五月梅便跃然于鞋上。那时的我总是在院内放一个小板凳,坐下来看着奶奶认真地绣花。奶奶总是笑盈盈的,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下,老猫在奶奶的脚边懒懒地打着吨儿,阳光暖暖地笼在奶奶银白色的发丝上,散发出暖暖的馨香,那是幸福的味道,而我最爱的奶奶,不急不缓地绣着,那根绣花针在鞋间穿梭飞舞。她把春日暖暖的阳光和她对孙女满满的爱,绣进了那朵玫红的五月梅。不知不觉间,花瓣渐渐饱满充盈。那朵艳丽的五月梅,也从花团锦簇的花枝间,悄然飞到我的鞋头,在春风中舒展身姿,伴我走过人生的艰难险阻。

当我再次将目光移到手中这双布鞋时,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了大半。当年属于我的那双花布鞋,早已经被卷入时光的洪流中,被成长的浪花击得粉碎,远远地离我而去了。而我多么想对它唤一声:花布鞋,别走。

花布鞋,别走!让我将奶奶温暖的爱久久地印在这栩栩如生的枝梢花头;花布鞋,别走,让我将童年的天真烂漫深深地镶进这温暖的一针一线……

【评点】

文章饱含真情,久违的“花布鞋”,是奶奶对孙女的爱的见证。那密密匝匝的一针一线,那栩栩如生的五月梅,分明展示出奶奶的心灵手巧与对孙女的无私的爱,字里行间溢满生活气息,真切感人!

【佳作示例二】

时光,别走

张心怡

如同每个平常的早晨一样,我睁开眼,匆匆洗漱。当我拿起木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时,一下子梳不到头发的边际,恍惚间,觉得时光被拉得很长很长……

那时候我刚入初中,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顶着比齐肩短发稍长一些的黑发。那时候的操场上只有一棵棵长了多年的参天大树;那时候的旗杆还屹立在校门口青石前;那时候的学校花坛里只有几株牡丹孤芳自赏……如今,操场上的跑道早已变成了塑胶的,篮球架也已焕然一新;花坛里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卖弄着自己的妖烧;教学楼上那一墙墙的诗词佳作彰显着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

一晃,四年的初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过去的岁月,顿感时光的流逝—

那时候我还不了解初中生活,成绩稍有起色便沾沾自喜,都是先玩个够,再开始写作业,有时甚至早起才写作业。后来,初二跟老师混得比较熟了,心情有些浮躁,上课说话,作业不认真,以至于成绩逐渐下滑。开始我并不在意,但当成绩再也上不去时,心里开始慌了。初三时候,状态大不如从前。成绩稍有好转,却再次跌落不起,玩心依旧比较重,作业依旧是赶出来的,课上依旧和周围同学说话,想进步,想改掉这些毛病,可是很茫然,不知所措。那时候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可以,我希望时光别走。

时光别走,我想找回一个认真努力的我。时光别走,我想一回眸,看到一个认真的我。规规矩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勤勤恳恳地记下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完完整整地背下老师要求的背诵。

时光别走,我想一回眸,看到一个努力的我。为了成绩向前而用尽全力奋起直追,为了自已的梦想而辛勤努力着。我想,如果那时候我够努力的话,那我现在是不是就不会顶着那么多的压力。

倏忽间,梳子落了空,我才猛然清醒:头发可以剪短,可时光却不会变长,领悟了意义,唯有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

【评点】

文章结构严谨,由开篇梳头一事引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进而回忆自己初中以来的学习生活,真挚地希望时光别走,让自己能再好好地努力一番。最后以“倏忽间,梳子落了空”照应开头,点明中心,表现出小作者对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半命题作文“ 都去哪儿了”导写示例

杨静

【模拟金题】

有首歌唱道:“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歌曲中,我们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流逝而感慨。其实,生活中,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的又何止是时间。想想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物?它是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

请以“ 都去哪儿了”为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文题空白处必填某种事物,或物质的,或精神的,比如微笑,糯香……总之,一定是美好的事物。“去哪儿了”表明这种事物已不复存在,疑问句中带有对它消逝的惋惜。

2.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消失的这种美好事物,令人叹息,令人心痛、令人惋惜,那它为什么会消逝就要交代清楚。立意要高远,这种美好事物的消失必然折射出一种发人深省的社会现象,比如,微笑的消失折射出社会的冷漠,糯香的消失折射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3.文章详略安排要得当,描写要细腻。同时,在记叙中必然涉及议论,议论是对记叙中所传达寓意的总结,是画龙点睛之笔。

【佳作示例一】

焰火都去嘟儿了

刘欣元

除夕夜,耐着性子,看着春晚,等待新年的钟声。我看看手表,已经十一点五十了,突然想起了什么,便在屋里摸出一个小手电,大喊着:“我去楼顶看焰火了!”没等家人回答便一溜烟冲上了楼顶。

我们家地势很高,在北山坡上,楼房又有七层,登上去似是有一览宜昌城之势,于是成为最佳的观焰火地点,因为在长江大桥下放的焰火升上天空便与我们等高了,直视前方便有如焰火近在眼前就要触摸到一般,那种质感如同3D电影。

终于,爬上了楼顶。天空漆黑,我只好打开手电照着这凸凹不平的楼顶空地,走到临近江边的一面。只觉灯火缭绕,一片样和欢乐气氛。我长吁一口气,叹道:“现在必是有许多人都在等待新年的钟声和焰火吧!”于是,楼顶又陆续上来几个人,有小孩有大人,也有老人,他们也是来看焰火的。猛地,大钟楼的声音回荡“当—当—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这意味着要放焰火了,可是钟声停了,世界却像无声了一般,寂静……寂静……“这是怎么了,怎么没了焰火?”心中的愤怒一下子从嘴中冲出,旁边的一个大人似是惊愕了一下,又无奈地说:“今年宜昌禁放了……”

我悲伤地闭上眼晴,想起了禁放这件事,却也回想起了曾经看焰火的往事,记起“那一朵朵如绽放的花一般的焰火在眼前盛开,那飞得很高的有如流星般洒下……”“唉!”又是一声长叹,这终将是过去了,如今这天空都已黑了,连月亮、星星都看不到,又如何看得到那小小的焰火呢?这每年除夕都必放的焰火只能在记忆里回放了!

但这焰火的消失又能归咎于谁?是我们自己啊!因为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因为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可这舍去的真的只有焰火吗?除夕夜那些对来年的希望,那些美好的寄托,那些传统年俗也都一并舍去了吧?

【评点】

此文以“焰火”为切入点,通过焰火的消失反映出环境的恶化,最后一段的反问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在叹息美丽焰火消失的同时,也在呼吁每一个人对环境以及习俗的保护。

【佳作示例二】

糯香都去哪儿了

杨潇依

又是一年端午。

桌上摆着几只形状规则、精巧如一的粽子,刚从水中捞起,热气氤氲却丝毫未闻到香气。母亲象征性地从超市买了几个棕子,煮了几分钟便成为我的早点。她不吃,她说她不爱吃糯米。

像是穿了一身老旧的军大衣,并不新鲜的粽叶死死地裹着粽子。我剥开它,糯米却有一大半全粘在粽叶上。独自吃着已粉身碎骨的粽子,悲哀地过着没有糯香的端午,百感交集,昔日的画面像曾经的粽香一般渗入我的身心。

小时候每途端午,放假必回老家。跟着奶奶和妈妈上街扛几束艾蒿,提几片粽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妈妈和奶奶将粽叶清洗干净,片片粽叶都光滑清亮、青翠欲滴,散发着特有的淡淡清香,残留的几滴水,也像钻石一样闪耀?前几天便准备好的糯米,舀一勺,倒在两片粽歼错落叠好的锥体中,捏上几颗红枣或红豆,种类不多,却总是可口。最后便是奶奶那最令人佩服的缠线过程。一根花花绿绿的绳,紧紧绕过十多个形状不完全相同的四角锥体,缠上几圈,系上,我就仿佛已听见粽子的呼唤了。

最享受的自然是吃粽子的时刻。心急如焚的糯米刚蒸上没多久,便已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宣布它们的存在,一个个在吼叫着、在呐喊着,引诱我的舌尖。我迫不及待地剥开青绿色的粽叶,洁白的糯米中嵌着几颗透亮的“玛瑙”。咬上一口,软糯的米带着粽叶的香,杂着红枣的甜一同像山洪般涌入心间,涌起甜蜜,涌起温馨。

回过神,桌上粽子已转凉,放入嘴里,有些不知掺和了什么的馅硬得硌着我的牙,疼了我的心。

桌上粽子花花绿绿的标签,五颜六色的彩线,有数不清的馅,却没有一丝香甜,没有一分韵味,更没了甜蜜,没了温馨。

如今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粽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因此亲手包粽子的人也越来越少,端午的糯香,浓浓的亲情,包粽子的过程便逐渐消失了,现在已很久未曾闻到那种端午节特有的糯香了。不禁想问一句,糯香都去哪儿了?难道因为不是自己包的粽子,就连吃都不愿吃了吗?

现在每逢过节,都只是放假,只想着去哪儿游玩呢,过后却都摇头叹气说这节越过越不像节。可每次过节时却又是未曾参与到节日中来,最多先拍个照,然后便摆出一副孤芳自赏、与我无关的神情。如果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人们精神文化的缺失为代价,那我宁可做一个没有现代产品的古人,独自一人,与屈原在汩罗江畔相会,与失踪的民俗相拥。

粽子已凉。我望着眼前的粽子默默哀叹,糯香都去哪儿了?

没有糯香的粽子,叫人如何吃得下?

【评点】

此文由早上吃粽子却“没有一丝香甜”,回忆起小时候回老家过端午和奶奶妈妈一起包粽子的情形。对包粽子的过程描写细腻,由粽叶到糯米,无不洋溢出作者对糯香的喜爱之情。文章屡次出现“没有香气”,处处紧扣题目。由“端午的糯香”的消失到“浓浓亲情”的消失,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消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立意高远。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7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