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范文

039 杜甫七律《新秋》读记

| 点击:

【www.fsgl168.com--演讲稿范文】

杜甫七律155首读记之(039)

----杜甫七律《新秋》读记

(小河西)

新秋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其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这首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杜甫50岁。寓居成都草堂。(这诗是否杜甫作品有争议。)“新秋”可作为月份,指的是七月。也可指初秋。

首联: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火云:俗称火烧云。太阳刚刚出来或者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可能像火烧过的一样。这种通红的云称为朝霞和晚霞,也形象地称之为“火烧云”。《锦带书十二月启》(南朝梁-萧统):“冻雨洗梅树之中,火云烧桂林之上。”《苦热行》(唐-王维):“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贻华阳柳少府》(唐-杜甫):“洗,绝壁上朝暾(tūn)。”《送杜秀才归桂林》(唐-许浑):“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敛,收敛。《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杜甫):“孤城返照红将敛”。

欹(yǐ):斜倚。《晚秋》(唐-元稹):“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菩萨蛮》(宋-朱淑真):“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一叶风:指代秋风。《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参考《曲江二首之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荅韩翃》(唐-柳氏):“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秋夜馆中醉后作》(唐-张登):“一叶惊风风已凉,华灯照夜夜何长。”

大意:火烧云仍在变幻着各种形态,盛夏的炎热还没有过去。我倚枕横卧,惊讶地感到一阵凉风。(秋天早晚较凉,是自然现象;当然,杜甫年老体衰,也许对冷风比较敏感)。

颔联: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园林:有花木的园子。《悲从弟仲德》(魏晋-陶潜):“阶除旷,园林独余情。”

砧杵:指捣衣石和棒槌。制作冬衣用。常在秋夜进行。《赠族人秣(mò)陵兄弟诗》(南北朝-何逊):“萧索暮,砧杵(chǔ)鸣四邻。”

萧瑟:形容环境冷清、凄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观沧海》(汉-曹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燕歌行》(魏-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雁南翔”。

大意:园林似有几处显出萧瑟的秋气。也间或听到捣衣的声音。(当然还不是“草木摇落而变衰”,也不是“万户捣衣声”。“几处”、“谁家”说明程度。初秋实景。上句所见,下句所闻。)

颈联: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蝉声:蝉鸣。《赠白马王彪诗》(魏晋-曹植):“秋风发微凉,鸣我侧”。《初秋诗》(南北朝-刘骏):“远视秋云发,近听寒蝉鸣。”

萤焰:萤火。萤光。《夏夜登南楼》(唐-贾岛):“一点新萤报。”《秋夕宴李侍御宅》(唐-许浑):“蛩(qióng)声闻鼓歇,萤焰触帘回。”《秋日学庾信体》(唐-李世民):“觉树冷,萤火不温风。”《和衡阳王秋夜诗》(南北朝-张正见):“萤光连烛动,月影带河流。”

大意:残月下蝉声断断续续(蝉鸣于盛暑,入秋则鸣声渐衰)。夜空中萤火上下闪烁。蝉声为所闻之声。荧焰为所见之景。“残月”、“暮空”,是实景也是表达主题的意向。

尾联:赋就金门其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金门:汉代宫门,又叫金马门。学士待诏处。汉时有才能的人在金马门等待君王召见。其:期。期待。《洛阳道》(南北朝-徐陵):“东门向金马,南陌接。”《下第寄友人》(唐-马戴):“金门君,石室我思归。”《玉壶吟》(唐-李白):“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

搔首:用手抓头。《巴水》(唐-白居易):“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飞蓬:指遇风飞旋的蓬草。此处比喻自己漂泊的身世。《商君书-禁使》:“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大意:有心再次献策于君王(杜甫以前曾献《大礼赋》等),以求建功立业,可是夜深搔首,自己已是迟暮之年,头发稀疏似飞蓬,漂泊在外也如飞蓬。(回头来看,“残月”、“暮空”也是在为尾联的“叹”铺垫。)

杜甫在草堂的一段时间是否有“其再献”的想法,这是值得怀疑的。好像至少在肃宗朝期间,似乎没有这个想法。

这首诗前三联按顺序写新秋黄昏到夜晚的景色。主题词是“萧瑟”、“寂寥”、“残月”、“暮空”。尾联悲叹夏去秋来、光阴荏苒、人老发白、漂泊无依,心中抱负无从施展。首联下句一“惊”,尾联下句一“叹”。惊的是很快就要“草木摇落而变衰”。叹的是暮年漂泊如飞蓬。这就是这首诗的主旨!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fanwen/18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