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理论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读书笔记

| 点击:

【www.fsgl168.com--读书】

《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读书笔记

1

教师:陆瑶

2020年06月16日   周二   闷热

感悟:

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不够合格,自己的教学单纯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去应考,应该从“语文素养”出发,思考自己应该如何教学。

教学就应该脚踏实地,不要光有“花架子”,一切从简。

年轻教师一定要“沉下心”并“虚心好学”,一定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有所长进。

思考:

?“语文素养”的内容范围如此大,怎么样落实到课堂中?

摘录:

1. “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等。可见,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这能进一步开发语文教学在“功用”之外的功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水平。

2. 教材是最基本而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教师有权力和义务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在课程政策上,鼓励学校选用教育部审定的教材,鼓励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发展,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和开发,做出适合的调整、筛选和补充。教材二次“加工”的基本思路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

3.语文教学要 从“繁琐哲学”走向“简明扼要”,简朴的教学理念;简明的教学目标;简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练的教学方式。

4.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个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通过反思,可以使一个新教师走向成熟,可以使一个成熟教师走向骨干教师,可以使一个骨干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师。

2

教师:李屏

2020年6月15日     周一      阵雨

感悟:

!习惯性的低头往前走,是该适时抬头认清方向确定前路再阔步前行了。只有知道了小学语文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不盲目,不迷乱。不会困顿于各种流派中无所适从。

! 文章实际涉及到“教”与“学”的问题。“智慧教”为了“得智慧”。早在若干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思考: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践行从“语言能力”走向“语文素养”,从“单一教材”走向“课程资源”,从“繁琐哲学”走向“简明扼要”,从“平移教育”走向“智慧教育”。大到整个小学教材,小到单册自己该如何有计划,有目的落实。

摘录:

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走向:从“语言能力”走向“语文素养”,从“单一教材”走向“课程资源”,从“繁琐哲学”走向“简明扼要”,从“平移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3

教师:李艳

2020年6月15日     周一       晴

感悟:

!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可以快速的成长的,这个过程需要个人的领悟及对自己自己智力批判的体现。

!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的把握需要更多的是教师的智慧与思考,而这些都来源于日常教学的反思。

思考:

? 在教学中,如何将教材利用好,能将其变成适合教学的课程资源?

?如何将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的“教学潜能”,语文课堂的“期待效应”形成合力,开发出最优质的语文教育潜质?

摘录:

1、语文教育个性。教师个体应当大胆亮出个性风格,勇于开拓创新。语文教育个性化,是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人们常说“不求完美,但求卓越”就是对语文教育个性化要求的智慧应答。当然,形成教育个性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历练和不断的积累。

2. 王崧舟老师把语文课堂分为3个境界:第一境界为“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第二境界为“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第三境界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其实,这就是对课堂潜质不断挖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3. 对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有“三然”意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必然”者,方向也。把握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能增强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4.课程资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富矿”。正如美学家罗丹说的:“美到处都有,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程资源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我们要有对课程资源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要重视条件性课程资源,而且要重视素材性课程资源,特别是要重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即使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条件性课程资源相对不足,但素材性课程资源是大量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

教师:刘荣柳

2020年6月15日  周一   阵雨

感悟:

!1.“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它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启发了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确定了方向。

!2.课程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拓宽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学习方式。

!3.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去繁从简,对于内容繁杂的语文教育因素,只有学会“减法思维”,才能有所得,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思考:

?1.如何更好地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摘录:

1.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这能进一步开发语文教学在“功用”之外的功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水平。

2.课程资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富矿”。正如美学家罗丹说的:“美到处都有,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有对课程资源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3.从“繁琐哲学”走向“简明扼要”,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中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语文教育要从效果走向效率进而产生高效益。

5

教师:韦颖慧

感悟:

!现在的语文课有很多花里胡哨的内容,作为年轻语文老师的我常常在想:有些内容需要老师的精彩描述,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太过直观的呈现学生的想象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之前常听说一句话:作为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滋养学生。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说到“学养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自己拥有丰富的学识后才能随时呈现给学生。

思考:文中说到“减法思维”,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总怕学生听不懂,某个知识会讲很多次,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取舍?

摘录:

1. 课程资源使用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提高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必须认真研究学生。

2. 学会“减法思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东西,去掉非语文的东西,即使是语文的东西也要突出重点。

3. 要使教学目标简明,有两个基本思路:(1)在宏观上,要加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整合。如一年级课文“我最爱伟大的祖国!”的3个板块设计:祖国、我爱祖国、我最爱伟大的祖国,较简明地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2)在微观上要使教学目标在细节处落实,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如教“惊涛骇浪”一词要将教学目标定为:不仅理解整个词义,而且要落实这一词语关键词素“骇”的字义解释。又如对《鸬鹚》中的“抹”、《荷花》中的“冒”、《草船借箭》中的“借”等关键字的把握。

4.语文教育智慧的培养、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是建筑在语文教育经验基础上不断感悟的过程。

5.语文名师对语文教育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实践,从中感悟到对语文教师来说,学养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

6

教师:陈原慧

感悟:

1.第一次这么清楚地了解了语文素养的含义,确实只有了解什么是语文素养,教师才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找到育人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反思自身这几年的教学,在知识视野的拓展方面确实做得不足,需重视。

2.要想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充分根据教材资源,从中找到我们需要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课。

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的教育个性,教学风格如何形成?

摘录:

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重在“功用性”。而“素养”指的是人通过长期学习逐渐养成的涵养达到的某一高度,它既有“功用性”,又有“非功用性”。从内容上看,“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等。可见,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这能进一步开发语文教学在“功用”之外的功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水平。

7

教师:李晓琳

感悟:

! 要让学生有语文素养,首先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阅读,让自己的语文素养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感染学生。

! 语文教学要突出重点,不能让学生觉得语文很繁琐,产生厌烦情绪。

! 课堂上老师要有一定的课堂机智,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不能否定他,要用另一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去理解。

思考:

? 在读书中学做人,在读书中增长知识,要使学生有语文素养,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那怎样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有一定量的阅读?

摘录:

1. 语文教育智慧属于内在观念的范畴,更多的是要依靠教师个人的领悟才能获得。反思,是一种智力批判性的体现,是人们获得语文教育智慧的领悟形式。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认知从肤浅到深刻,使教学实践活动从幼稚到熟练。

2. “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等。可见,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这能进一步开发语文教学在“功用”之外的功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水平。

3. 简朴的教学理念。学会“减法思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东西,去掉非语文的东西,即使是语文的东西也要突出重点。另外,语文教育因素太多,内容繁杂,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失,才能更好有所得。“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语文教育要从效果走向效率进而产生高效益。

4. 所以光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同学是完全不够的,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得让学生喜欢学习本身。

5.  《课标》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要求。我们这么教,符合《课标》要求,努力抵达目标。故事简单,有意思,也很感人。按照今天的写作习惯来看,如果我们就在故事发生的现场,我们也会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记录。只不过,古人用他们熟悉的语言,用他们的表达方式来记录而已。因此,古文虽然是古文,但故事还是故事。读故事,学古文,一点都不难。古文,原来离我们很近。

8

教师:蒙晓鲜

感悟:

!  教学反思是让一个人快速成长起来的奠基石,一个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

!  在语文教学中,想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必须完全融入课堂,挖掘课堂中的潜质,抓住任何学习的机会。

思考:

?  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教材落到实处,物尽其用?

?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体现智慧?

摘录:

1. 让智慧回归语文教育,让智慧唤醒语文课堂,让智慧引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实现由普通教师向教育智者的转变,拥有教育大智慧,应当成为语文教师终身的追求。

2. “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语文教师尤其如此。”

3. 语文教育机智。语文课堂,教育机智随处可见:有时由此及彼,有时声东击西,有时明修栈道,有时暗度陈仓,有时飞流直下,有时转弯抹角……从“情”与“智”的关系角度,孙双金老师提出“生智”的3条思路:静中生智、急中生智、赏中生智。

4.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个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通过反思,可以使一个新教师走向成熟,可以使一个成熟教师走向骨干教师,可以使一个骨干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师。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dushu/7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