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冯梦龙:古代小说集大成者,追求个性解放先驱

| 点击:

【www.fsgl168.com--读书】

他从小喜欢读书,翻烂史书,背遍经典,却屡试不中

他五十七岁才补为贡生,六十岁终得任知县

他以七十岁高龄,在天下动荡中,仍亲自奔走反清大业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以小说、戏曲闻名,可以说是古代话本小说的集大成者

他推崇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驱

冯梦龙剧照

一、说教还是真情

提起冯梦龙,大部分人一定知道他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和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基本上可以说是古典小说的巅峰。

古典小说给很多人的最大感觉,恐怕总是得带点封建主义色彩的说教。但当我看到《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一章时,我甚至有点震惊了。

这个短篇里写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商人蒋兴哥的妻子王三巧一度出轨,被别人勾引后有了婚外情。被发现后,蒋兴哥并没有怎么责怪她,只是一纸休书,还任凭改嫁。还反思自己为何贪于牟利,外出多年,以致妻子孤独寂寞,有了出轨之事。后来妻子改嫁吴知县为妾,蒋兴哥顾念曾经父亲情深,甚至将她原来的嫁妆原封不动一起送回。

这在明代的时代背景下,真是相当令人震惊的。在古代的文学作品里,对于女子的描写,从来都是歌颂忠贞的,对于出轨从来没有如此宽容而且富有人情味的。

后来蒋兴哥不慎误伤人命,打官司时恰好碰到审理的是这姓吴的知县,王三巧得知后,哭求知县从宽处理。知县在处理案件完毕后,为二人之间真挚感情所动,主动提出让二人重续前缘,丈夫的宽容与理解最终唤回了三巧,两人破镜重圆。

这个故事是《喻世明言》里的第一篇。故事里头的温情与宽容,我想即便是在现代社会都不太常见的。君不见,为个出轨,那离婚争产,动不动就是鸡飞狗跳的。

所以,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这个多情的才子呢?

二、少年苦读,屡试不中

明万历二年(1574年),冯梦龙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长洲(今苏州)。其家是士大夫家庭,在当地也属于名门世家,他的两个兄弟成就也不赖,其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和冯梦龙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兄梦桂是画家,弟梦雄是太学生,可惜作品均已不传。

冯梦龙从小好读书,他自己曾说:“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

苏州冯梦龙村

按说这样的才华和背景,他的前途应该很不错才是。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科举道路十分的坎坷,屡试屡败,总是不中。

三、为情所伤

年轻的冯梦龙曾有过一段有游戏欢场的经历。那时候的他大概有些自持少年英俊,才华横溢,有些狂放不羁,他流连青楼,与许多女子有交往。他的笔下,留下姓名的就有十几个。

也在这段时间,他遇到了一生中的最爱--苏州名妓侯慧卿。两人性情相投,很快浓情蜜意,盼望着可以厮守终身。可惜大概是当时冯梦龙家境清贫,无力为情人赎身。侯慧卿最终离开了刘梦龙,嫁做商人妇。

冯梦龙曾写下许多凄凉的诗句,表达和情人诀别的痛楚。他曾写道:年年有端二,岁岁无慧卿。何必人言愁,我始欲愁也。

侯慧卿离开后,冯梦龙觉得世界变得索然无味,“子犹自失慧卿,遂绝青楼之好。”从此他再也不踏入青楼。他曾经说有回忆慧卿诗三十首,其中一首写道:

诗狂酒癖总休论,病里时时昼掩门。最是一生凄绝处,鸳鸯冢上欲招魂。

这些经历是冯梦龙的不幸,却是文学的大幸。从此埋头创作的冯梦龙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形象:

聪慧刚烈的杜十娘、“布衣蔬食,死而无怨”的莘瑶琴、柔弱美丽的赵京娘、大胆追逐爱情的周胜仙、不畏强权敢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璩秀秀、足智多谋的的张淑儿等等 ......

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漠视,冯梦龙刻画出了深情、坚毅,努力抗争,赢得幸福的女性形象。

四、文学成就

在冯梦龙之前,曾出过一个名叫李贽的思想家。其一生都在对传统和历史做重新考虑,可以说是晚明思乡启蒙于东的旗帜人物。他以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他反对理学和空谈,主张民本思想,承认个人私欲,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他更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提倡人人平等,尊重妇女,主张婚姻自由等等。

冯梦龙可以说受李贽影响颇大。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 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

在文学上,他明确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认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而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所以在这样一些主张下,我们便容易理解冯梦龙文学作品的特点。

冯梦龙在小说、戏曲、文艺理论上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其他许多涉及经典注解、采风和地方修志等类的作品。

而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喻世明言》初刻时名为《全像古今小说》,后来为了和三言之意,改名为《喻世明言》。

“三言”各40篇,共120篇,约三分之一是宋元话本,三分之二是明代拟话本。也就是说这些短篇是他辑录了社会上流传的宋元以来的话本、传奇,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删和润饰,再新创作了一些作品,哪些是新作,哪些是改编,现在已经很难一一分辨。

《喻世明言》中故事产生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数为宋元旧作话本,例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少数为明朝拟话本,例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对宋元旧作的改编加工,例如“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等。

《喻世明言》四十篇,描写爱情、婚姻主题的作品占突出地位。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有的反映城市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歌颂朋友间忠诚的友情。

《警世通言》的内容,冯梦龙自言是将前代、今世的传说、野史,搜集整理。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宣扬义气的《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强调临财不苟得,《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突出无私助他人。还有俞伯牙、苏轼、庄子等人的故事。

五、忧国忧民

才华横溢的冯梦龙一生却受挫于科举,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他57岁时,才补为贡生(从各府州县选拔,可以入国子监读书,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故称),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

一年后冯梦龙得到了丹徒县儒学训导的任命。这其实是一个虚衔,明、清于府、州、县学均置训导,辅助教授、学正、学谕教诲生员。说白了,就是辅助教员。

崇祯七年(1634年),年过六旬的他终于当上了正式的官,被委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

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的寿宁,没有让花甲之年的冯梦龙退缩。他在这里成了受百姓欢迎的好官。在这里,他一件件做成了好多事情。灭虎患,抗倭寇,禁溺女婴,修学堂等等事迹,为他赢得百姓的赞美。

在这里他还编撰了一部极具自传体笔记性质的《寿宁待志》。

寿宁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溺杀女婴其实是古时候山区和偏远地区常见的恶俗,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大概也只有冯梦龙这样崇尚名本的理想主义者才会满腔热情的投入吧。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黄州时期的苏轼身上,听闻当地也有如此恶习,立即写信给当时的鄂州知州,请求他出面革除残忍的陋习。不仅如此,他还组成拯救溺婴小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样的人道主义精神,穿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辉。

四年后,冯梦龙辞任寿宁知县,回到家乡。当时已是明朝末年,清兵南下,风云动荡,冯梦龙以七十高龄积极进行反清宣传,还亲自奔走反清大业。

顺治三年(1646年)春,冯梦龙有感于国难忧愤而死,也有说是被清兵所杀。

写在后面

我们看小说,除了看热闹,还要看出背后的影响。文学是有张力的,就像冯梦龙所说,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冯梦龙名言警句对联

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彩云易做,皓月难圆。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见势不趋,见威不惕。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求快乐时非快乐,得便宜处失便宜。

劝君莫饮无情水,醉后教人心意迷。

龙眉凤民当,皓齿鲜唇,飘飘有出尘之么姿,冉冉有惊人之么貌。若非阆苑瀛洲客,有能是餐霞吸露人。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dushu/10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