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自然读书会 | 博物学漫谈

| 点击:

【www.fsgl168.com--读书】

培育我们的德性,可以从关注小区、校园、公园、野地里的一株小草开始。

那些渴望春天,眼珠朝上翻的人是不可能瞧见葶苈这种小东西的。那些眼皮朝下、厌倦春天的人,脚踩上了它,还不晓得。只有那些蹲在泥地上仔细探寻春天的人,才能发现了它,竟到处都是。

——奥尔多·利奥波德

从亚里士多德到博物插图——漫谈西方博物学的演进

西方博物学源远流长,最早被认为源自于亚里士多德的系列着作,其弟子狄奥弗拉斯特着有《植物探究》与《论植物的本源》,故被尊为“西方植物学之父”。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着有37卷百科全书《博物志》,始有博物二字。17世纪的英国博物学之父约翰·雷与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植物分科之父”林奈以及同时代的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将博物学逐渐规范为一个理论、实践与方法相结合的学科。19世纪,西方博物学进入黄金时代,尤其是全世界殖民运动的扩张与绘图印刷技术的发达,涌现出了以德国学者托梅、法国学者奥尔比尼与英国学者爱德华·斯特普为代表的“博物插图画家”,他们在全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搜集动植物、地矿标本并绘制成博物插图,出版之后影响深远,为博物学的发展乃至“世界重新发现东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分科渐成趋势,作为学科的博物学逐渐式微,但在互联网时代下,作为大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博物学却逐渐兴起,它正以新的形式介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韩晗,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庙岭分校(UNC-Chapel Hill)亚洲学系访问学者、美国中部及西南部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兼任四川大学符号传媒学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顾问、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院研究员,至今已在中国大陆、台湾与德国出版中英文专着19种。

多识之学——中国古代“博物学”传统

中国古代有没有“博物学”?如果以西方的博物学概念为标准,在中国古代并无与之相应的科学领域。但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是共通的。孔子在谈到《诗经》时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在我国的文化历史中,从来就不缺乏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探索。在中国传统的名物学、训诂学、农学、本草学等门类中,在谱录、笔记,甚至诗词等作品中,都有中国自己独特的“博物学”传统存在。了解和继承这些中国“原生”的“博物学”历史,对于今天的本土博物学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刘从康,1970年出生,陕西西安人,移居武汉近三十年。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专业出身,出版社编辑。热爱自然,曾任“武汉版”义务教育《科学》教材设计人、主要作者。着有《身边的鸟》《身边的二十四节气》《武汉植物笔记》等。兼任武汉“公园大课堂”的植物导师,这是武汉最有影响的一个自然教育公益项目。

自然读书会特邀主持

胡颖:武汉广播电视台《武汉新闻》主播,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

| 主办 |德芭与彩虹书店  西北湖绿化广场| 时间 |2020年6月21日| 地点 |德芭与彩虹书店西北湖店| 流程 |18:30-19:00  签到19:00-19:30  韩晗:从亚里士多德到博物插图——漫谈西方博物学的演进19:30-20:00  刘从康:多识之学——中国古代“博物学”传统20:00-20:30  《武汉植物笔记》签售、自由交流

| 报名方式 |关注本公众号,后台留言姓名、电话及参加理由。一个ID仅限一个名额,预约名额仅10席,活动当日凭姓名、电话入场。收到确认短信,即为报名成功。

| 德芭与彩虹 · 博物书店 |

德芭与彩虹书店为江汉区政府引入的文化项目,坐落于西北湖绿化广场西湖畔,是首家开设在公园里的博物书店。书店以自然、博物、科普主题图书和本土化文创为经营特色,以读书交流、自然教育、艺术雅集、创意市集等文化活动服务于读者,定期服务于江汉区园林局联合开展以自然教育、植物科普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园林文化活动。

本文来源:http://www.fsgl168.com/dushu/102123/

  • 文章标题

  • 上/下一篇

  • 相关推荐